顯示具有 宋細福的著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宋細福的著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20250614開創靈骨塔無限空間與運作方案(草案)


宋細福

農業部臺灣農業試驗所退休

提要

 為配合政府殯葬管理條例(https://law.moj.gov.tw/Index.aspx),『對私人塔位若是有取得土地、建物權狀者則可以永久使用然而倘如塔位建物一直永無止盡增加的話,狹小的台灣遲早會有土地不夠的問題因此乃有對私人塔位建物也就是靈骨塔塔位的使用管制之規定
宋高麟公嘗會有鑑於此乃積極著手開創靈骨塔無限空間與運作方案以茲因應;本方案乃續延原有靈骨塔置放傳統大型之骨骸甕所剩餘空間,分「多層小靈骨瓶」期、電腦處理「靈骨塔無限空間」期,二階段實施,以達到無限空間與運作目的,資以福蔭公嘗會」之後世萬代

一、 前言

近年來各國紛紛邁進高齡化社會,對於傳統的喪葬觀念也不斷改變,「簡化」幾乎成為共識,台灣之前流行「樹葬」、近年更出現「環保葬」,而日本近年甚有流行所謂的「零葬」者,這些傳統儀式的改變也導致殯葬業生態發生變化

    惟對祖先「慎終追遠」之情,乃國人牢不可破之美德故葬法當得有所變化,但啟用日式主張「不要葬禮、不留骨灰、不要墓地祭拜」希望讓人生終點歸於零者,當應不足為取;因之本公嘗會」乃著手分期實施「多層小靈骨瓶」置放區與開創啟用「電腦科技」區,以資儲存往生者之肖像姓名、及一切功名個資設立一套檔案,其中一份置於公嘗會」之靈骨塔中得以每年祭祖時,審慎舉辦添加資料更新之儀式另一套則由公嘗會」保管並得轉錄提供所有會員持有之而得促成宗親「慎終追遠」之情,並達靈骨塔無限空間」之目的

 

二、 公嘗會無限空間靈骨塔」設立之程序

無限空間靈骨塔」之設立公嘗會為族人千秋萬代之大事,不可不慎也故必須分階段,逐步實施檢討所用資材之永固性、個資之永久可辨識性,經去腐存菁後,再由族人擇定實施之,茲分述如下
1,延續傳統大型骨骸甕存置放區
在現有規劃傳統大型骨骸甕存置」區任由宗親依規繳費擇定為用之至該區額滿為止
 2,「多層小靈骨瓶」置放實驗區
本區由「本公嘗會新屋地區之25「祖華公」嫡系37靈骨席位依規預繳40席位之空餘席位,設立一坪以內之「多層小靈骨瓶」架一個;得會同宗親有識之士,共同研商開創各項資材及資料編輯存儲實驗此一實驗結果乃由新屋區25「祖華公」會負責人,會同「本公嘗會」參與人員整理呈報本「公嘗會以資作為全面實施參考及管理之。

「多層小靈骨瓶」架預設約寬1公尺X2公尺X1.5公尺,酌分成5層使用「靈骨瓶」直徑2-5公分之大小不同估計每層每層置放靈骨瓶800-5000席位,五層則得存放4000-25000席位

相關圖式敬請酌參:

「多層小靈骨瓶」置放實驗區


圖一各世代靈骨位置放平面圖

圖二、不鏽鋼五層立面簡圖


圖三、靈骨瓶置放程序平面圖

圖四、靈骨瓶置放程序側面圖

圖五、靈骨瓶置放程序完整標示例圖

圖六、不鏽鋼架之參考資料

3,「多層小靈骨瓶」置放實施區

依據上2,項「置放實驗區」之實驗結果,經本「公嘗會」確認可行者,再行依式設立21「高麟公」後裔六房區實施之以資作為宗親所需選項之一

4,無限空間靈骨塔實驗

實驗區得取用上項2,「多層小靈骨瓶」置放架之前方部分區塊,設置一座華麗莊嚴之小型無限空間靈骨塔(參圖七)啟用最新「電腦科技」將往生者之肖像、姓名、及一切功名個資存儲於隨身碟之檔案中;該隨身碟再置於得絕對防濕之器具內,然後再將該器具置於小型無限空間靈骨塔」中,以便安全存放與每年祭祖時,審慎舉辦更新之儀式運作


圖七、舍利塔一種之外形參考圖

    5,無限空間靈骨塔置放實施區

依據上4,項「無限空間靈骨塔」之實驗結果,經本「公嘗會」確認可行者,再行依式設立21「高麟公」後裔六房區實施之以資作為宗親所需選項之一

圖八、「無限空間靈骨塔」平面圖

三、 公嘗無限空間靈骨塔管理運作規則

   規則之運作一切仍依宋高麟公嘗章程」辦理如遇有創新,或需更改事項,必當依照宋高麟公嘗章程,提案經大會通過後實施之公嘗」乃依桃園市殯葬管理條例,據中華民國憲法所賦予財產權設立與運作而創新無限空間靈骨塔席位之設立與運作則非屬基本財產權,而得以繼承之範疇,故當另依憲法所賦予「結社權」之設立與運作之

「多層小靈骨瓶」置放區、無限空間靈骨塔既已創立了席位無限,故本公嘗會」派下人員,當得自行選定,並依結社」規則免費取得該席位,以資福蔭後世萬代;惟必須依照結社規則,依法加入無限空間靈骨塔」會員並遵守所訂規則,按時出席祭祖儀式並酌繳年費才能取得此一權益,以資正常運作與發揚光大之

本「開創靈骨塔無限空間與運作」之草案乃僅屬作者等初步之拙見尚祈各宗賢共襄盛舉提供卓見,作為定案之參考為荷

 

跋文

    方案」之創設,乃融合傳統與現代電腦科技方法,創立靈骨塔無限空間與運作方案以資解決今後有限靈骨席位」之困擾並期藉之福蔭公嘗會」之後世萬代

    公嘗」之宗親,均可取得加入本方案」之會員資格惟必須遵守所訂定之規則,按時出席祭祖儀式酌繳年費;才得該年費收據,領取參會伴手禮」之權益並資以正常運作與發揚光大之。

    如有宗親覺得一次須付出數萬元傳統靈骨席位,而感到困擾者,也當得藉加入本會員,而取得免費之靈骨塔無限空間」「靈骨席位,作為選項之一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台灣菇類趣談記 - - 臨加「客語形成史料」(影音版)

宋細福

農業部臺灣農業試驗所退休

提要

   為配合新北市113年「客語親子共讀共學活動」,講述「台灣菇類趣談」;乃特增,「通用客語」一節,以資讓完全不諳「客語」之學生,立即學會客語之捷徑。

    爾今之「客語確已瀕臨「消亡」,故當得依據歷代傳承之法則,將會亡我之語言---「華語」調一聲調,而成47腔之一的「通用客語」為用,以避免遭致滅亡之困境。至於現有各腔之母語,則得設法藉「AI技術」保存,或各自精進發展之。

    有關菇菌之分類有毒菇類之鑑定及與「雞肉絲菇」共生的「姬白蟻」王夫,也會納妾之趣談,將一一詳參如2024/10/24發表之台灣菇類趣談 ~ 新北市113年「客語親子共讀共學活動」
,敬請分享

一、前言

    2024101319日,筆者應新北市113年「客語親子共讀共學活動」講述「台灣菇類趣談」;據臨場前瞭解,與會者雖都有共讀共學「客語」之熱誠但都已不諳「客語」;因之乃特增,「通用客語一節,以資讓完全不諳「客語」之學生,立即學會客語之捷徑。

    據過去教學經驗,完全不諳客語者,只需5分鐘即得學會此一方法,而自行精進;更有甚者,有閩南籍小學生鄭詩融5分鐘學知後,歷經3個月之自我精進,就能在國際會議上以「通用客語」表演背誦四書令人深為感動

    爾今之客語,除「四、海、大、平、安還有42各各都期能堅守並傳承永世,但「中、外」歷代均無如願之先例;且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0年前推估客語必將於今日瀕臨消亡,爾今不幸果然言中還有一世紀後,全球約七千種語言能保存者只有九種,而「華語」乃其中之一也;如今觀之亦有不虛之勢;故連歐美也競相學習而開設「華語」班

 

二、臺灣菇類趣談臨加「客語形成史料」

    有史以來,再鍾愛之「母語」當必須有能力傳承者,才不致隨歷史「洪流」而消失於無形;故客語每當遇有滅亡之困擾時均會以將亡我之語言調一聲調等方法而演化成47腔之新客語,藉之避免;爾今瀕臨消亡之「客語」,亦當得依據歷代傳承之法則,將會亡我之華語」調一聲調而成47之一的「通用客語」為用,以避免遭致滅亡之困境。至於各腔之母語,則得設法藉AI技術」保存,或各自精進發展之茲分述如下:

  1、原四縣客語之形成史說明提要:所謂原四縣客語者,只須將宋朝開封府之漢語「中州話」變一聲調、「入聲」陰陽互調即成;如漢語1234聲,進一聲為2341聲,即為「原四縣客語」以上知其然者,即可一理通百理徹,所有語詞均可依據「漢語字典」之「切音」而無師自通。

    如「人、仁」之<唐韻>均為如鄰切,漢音為“gerinˊ,原四縣可語音為gerinˇ;但因歷代口耳相傳之落差,故已將「人」音演化成nginˇ之謬也

 

2、通用客語之形成史說明提要:所謂「通用客語者,只須將「華語」變一聲調,輕聲者不變即成;如華語1234聲,進一聲為2341聲,即為「通用四縣客語」;而華語1234聲,退一聲成4123聲即為「通用海陸客語」;還有「客語」之首、尾「ngm」及bdg(ptk)入聲音,一律因華語失落而取消之;故「通用客語」,對已熟諳其他現有46腔客語之一者卻須較長時間消除自我之「執著」才能適應;而完全不諳客語之學生,卻一學就會。

    以上知其然者,即可一理通百理徹,而所有語詞均可無師自通,詳如課文內容。

 

、「通用客語教材資料

通用客語FUN電書,於2012長晉數位股份有限公司編輯製作,再由筆者吳美成葉秋菊等老師以「華語、四縣客語海陸豐語、通用客語及英語」之示範唸音製成「光碟」出版發行;並由尖端公司蘇文龍董事長斥資複製,致贈鄉親及學校之推展班特致謝忱。
惟本「通用客語」光碟,近年因程式更迭,而致無法啟用;必要時得考慮重新轉製為合於現今格式之新版本,或刊印紙本書,以資推廣


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竄改「閩南語為台語」之回應

 宋細福

農業部臺灣農業試驗所退休 

      「客語、「閩南語」「華語」均為「漢語」演化而形成之「八大語系」之一此乃無可否認之史實爾今竟有強烈主張「閩南語」就是「台語」此乃「政治語言」,而非「語言學」之真理;該兩者就如兩條不同軌道之「平行線」,永無「交集」,因之再多之論述也當枉然

       筆者20年前,曾參加「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舉辦之台灣「語言」會議就有參會之教授,坦承「台灣」建國後,當以「閩南語」為「國語」,因為台灣說「閩南語」者約占70%之絕對多數但「閩南語」之「閩南」一詞乃屬大陸之「地區名稱」,故當應將「閩南語」一詞改為「台語」,以正視聽 

       歷代執政者,都會以其國都「政治中心」之「語言」自然形成全國之「通用語言」故戰國七雄乃形成各有獨特之「漢語」因之「孔子」周遊列國,乃須以前朝之「古洛陽話」亦即所謂之「雅言」溝通至唐朝時又以「古洛陽話」與當時之「方言」融合而形成所謂之「古漢語」及至宋朝又以「開封府」之「中州」話作為自然形成全國之「通用語言」;但以上各「漢語」爾今均已消失於無形;由此可證,語言乃依時空而有所變化;既然如此又何須一定要將「閩南語」竄改成「台語」,而甘冒自陷紛爭之「泥淖」。

       何況台灣70%「閩南語」及「客、華、原語」者也並非全數主張「獨立」如不慎實施悖離「王道」之策就連你的「信徒」也必然「揭竿而起」,此由幾次大選之「大敗」得以證實;因之此一本想立功之策卻成「喪鐘」之見,如是者,何蠢之有?又何苦一定要「閩南語」一詞竄改為「台語」而致未蒙其利,卻先受其害,敬請慎思為荷 

   1945臺灣光復,國民政府亦實施「國語」推行政策本為正常之一件「美事」,但有「政治」學者,卻因急功之利而捨棄自然形成全國「通用語言」之常規;竟規定「學生」稍有違規者即行所謂掛「狗牌」或罰錢之懲處,以致造成基本人權「最底層」之傷害乃為「社會學者」之所詬病,因而造成有心人一點火」即行「爆炸」的「敗亡」肇因之一,爾今執政團隊之「立法委員」,又安能提出如此「重覆轍」之議題,豈不哀哉 

       1774「美洲大陸」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通過宣言,並建立大陸協會,新英格蘭的人民組織民兵,並於177674日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佈13個殖民地獨立。在喬治·華盛頓的帶領下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他們之語言依舊還是以「英語」為主體並未因「語言」而影響他們之「獨立」,然台灣主張「獨立」何須自陷紛爭之「泥淖」;台灣70%「閩南語」及「客華、原語」者也並非全數主張「獨立」故主張「閩南語」一詞,改為「台語」者,對選票之影響並無受益,卻反而撕裂族群融合,又何苦來哉?!以上拙見僅供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