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客家語文論談感評

 客家語文論談感評

宋細福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退休


    本論談為「台灣客家筆會」於2015118日,在「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客家文化館所舉辦之盛會有羅肇錦、彭欽清、張田、沈鳳雲、宋細福等,教授、人士提出論文宣讀外,還有聯合大學客家學院,晁瑞明院長,加拿大多倫多客家會,甘訪英會長及范楊松、張美煜、黃永達、邱英政、古華光、邱從容、范佐雙、莊陳月琇、游銀安、湯中正、劉鴻水、羅彭美智教授博士及客家民團理事長、有識之士等計54人參加。

    論文題目計有:1.客語用字之考據 2.客語書寫用字講述提要 3.客家鄉土風涼俏皮話 4.客家遷徙史與語言文化之傳承 5.客話?嚇話?--鬼生鬚,人鬥个等;有關詳細資料如講義,或將刊登於下期之「文學客家」,敬請酌參。

 

所有問題之病原在於客話非漢語」處,行「以音取字法

    客家語文用字,目前所發生之爭議點,經與會者熱烈發言討論,筆者認為其問題乃出於「客話非漢語」處,行「以音取字」上;易言之「魔鬼」乃藏於此一細節中;要解除此一「魔咒」,惟一可行之道,僅有「以意取字」之「破音詞法」才得以解決。

    以音取字法」本為語言學之基本常識,在單純一種語言的書寫上,屬之當然;但在兩種截然不同之語系,要以同一「文詞」呈現者,則必須要採取「文詞」表其義,「音注」表其讀音,兩者分開表述之,亦即所謂「破音詞法」也(1.2.3.4)

    爾今客語中有所謂「客話非漢語」者,乃非漢語之言語,如畲、壯、瑤、原、日、英之語言,流轉進入客語中者屬之;此類語言,當無漢字可言;故取用漢字時,如用「以音取字法」,當絕無可能找出,可以正確代表該詞義之漢字,因之必需改為「破音詞法」,才不致造成不可收拾的謬誤;此一「破音詞法」日文已行之數以百年,爾今客語之「客話非漢語」部分,何不取『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本論談之「與談人」,羅肇錦教授卻另有見解,他認為如用「破音詞法」,雖可呈現「詞意」,但卻將失去祖先傳下來之「原本母音」;如此一來,要保存客語之「原音」者難矣;因之多年來他一直主張「以音取字法」,期能永保「原汁原味」之客語語音,真是用心良苦。

    如要絕對保有「原汁原味」的客語語音,又要呈現正確之「詞意」者,目前世上只有「破音詞法(3)一途;因「破音詞法」書寫時,必須在該詞字之後,詳註正確讀音之注音符號才算完整;日文數百年來至今亦均如此。

    吾人目前習慣上,在書寫漢字之後方,均不予音注,以顯示我乃泱泱「漢文」也;易言之,也就是「破音詞法」只用其半,而形成所謂之「假破音詞法」;今後如能依法徹底實施,則必無咎。

 

是「字眼」還是「摳字眼」

    羅肇錦教授在本論談中,第一張影片所顯示的是『字眼』;漢語稱「咬文嚼字」,近代一般華語為「摳字眼」之意。

   字,在電腦及一般華語字典均從缺;康熙字典中顯示唐韻:古杏切,其意是指攪、撓也(5);並無符合羅教授所示之客語kang」的讀音,及其語意;客語字典曾有取作「gang」之讀音,其意乃指;「阻撓」、「妨害」之意(6 );故此之kang字眼」者,應屬新創,立意雖善,但卻很難為一般用字者之瞭解。

羅肇錦教授之講述

    如能啟用「破音詞法」,寫成「kang字眼」,則所有讀者當應一看就懂,且依所附之音注,也得以準確的唸出「原汁原味」的客語語音,若此當可永遠無懼於有失母語原音之慮,又可一目了然其「詞意」,豈不妙哉。

    此一兩種不同語系之語言,能以同一「文詞」呈現其共通「詞意」者,日文奮鬥了數百年才達到目的,在此希望天佑我客家吾人能以最高慧根,儘速脫離此一苦海,而到達通暢無礙的彼岸。

 

    是「切圓插」還是「七層塔」

「七層塔」者,漢語原稱「羅勒」(7),學名為Ocimum basilicum:英名:basilsweet basil原產非洲、美洲及亞洲热带地區;「羅勒」之花序重重疊疊,外觀如寶塔狀;其層數多者有20層以上,少則也有7層以下,故有稱之為「千層塔」、「千重塔」、「九層塔」,而客家人則稱之為「七層塔」。

七層塔之植株性狀

    本論談中有苗栗之與會者,與黃子堯理事長等提出,他們家鄉有稱為「切圓插」者;筆者認為地方方音稱作「切圓插」,吾人當予尊重,但寫作「切圓插」公諸於全台則不宜;否則除了該家鄉人看得懂外,其他人必將不知其為何物;如要在台灣客家地區通用,則應寫作「七層塔」,因此名有電腦或典籍可查,而「切圓插」者則否

    如上述之苗栗地區欲啟用破音詞法」,當得寫作七層塔qiedˋienˇcabˋ」,其他如「海陸客語」各地區不同鄉音者,均得比照辦理之;如要在全球華人界通用者,應寫作「羅勒」;如要通用於世界各國者,則應在華語名稱之後加註學名Ocimum basilicum

    從前鄉間之語言傳承,均以口頭相傳為主,其間產生偏差者,當在所難免,七層塔」之「七qidˋ」者,偏差成「切qiedˋ」;「層cenˇ」者偏差成「圓ienˇ」、「錢qienˇ」;「塔tabˋ」者,偏差成「插cabˋ如此之語音雖「差之毫釐」,但對用字卻是「實之千里」矣。

 

切勿氣得吃不下飯

    會中討論時有莊陳月琇等老師,她們在客語教學第一線上,或在評審時,對教育部所訂定之諸多客語用字,其所產生之困擾與無奈,真是「罄竹難書」;莊陳老師越講越激動,脫口而出:真是氣得我吃不下飯

    其中列舉一例,如教育部公布之客語用詞,「肚屎」一詞,我依式教學結果,有學生問,你們客家人,肚子裝的都是屎嗎?真是令我無言以對,只能說此乃教育部之規定也;其他實例尚很多,真不勝枚舉。

    以筆者之見,此乃「客話非漢語」處,採取「以音取字法」所惹出來的禍;如能改「以意取字法」;再行「破音詞法」,寫成「肚siiˋ」;則此一謬誤即當可避免了。

    再如「來liu[s1] 」之liu字,因華語之「聊liauˊ天」之聊字,雖意義相近得以用之,但依習慣轉成客音,應為「liauˇ」,而非「liau」,故而棄之不用;爾今一轉眼就花掉了約30年歲月,曾用過「料、嬲、寮、 …(4)」,不符合語義之用字;今又有傳言又要醞釀改回」字為用。

    筆者認為期期不妥,從前客家山野之士,創作山歌時,雖曾信手捻來「」字一用,但該字與詞義、讀音均不符(5),且在今世會令人誤認是兩男一女,在搞「3p」啊!,客家人情何以堪!能用嗎?

    其實「聊」字,集韻:力弔切(5);客語漢音得唸成liau;近代華語有作「聊天」之用例(6);故當得以直接用客話漢語寫成「來聊liau」;或依華語之轉音,再予「破音詞法」,寫成「來liau」;如此一來,此一30年來之公案鬧劇,當可了結了。

 

  

    以上所發生之困擾,歸納起來,可以說均屬「客話非漢語」處,行「以音取字法」所惹出之禍端,吾人豈可再不予考慮採行「破音詞法」,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文詞」是代表「語義」的本體,而「語音」卻僅屬「語義」之隨影;因之所有文詞,應以符合「語義」為本;「語音」則得隨語族、時空變化而有所更易之真理。

    文字是人與人溝通工具,當以大家都看得懂為上稱,更應以書同文音各表為目標;而非以艱深獨特當自豪;語言則除可作為人與人溝通工具外,尚應有保留母語之重責大任;故有所謂『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之遺訓;如採行「破音詞法」,則兩者可得兼。

 

尚有更精闢見解有待分別論述

    本論談中,尚有晁瑞明院長、甘訪英會長、張美煜教授、古華光、邱從容、姜雲玉、曾永有左春香...等學者專家,均有極為精闢之見解提出討論,由於篇幅關係,且容日後再各別論述之。

 

參考文獻

1.     维基百科 2015  訓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zh.wikipedia.org/wiki/訓讀

2.     宋細福 2015 日本引進漢字至今之發展與客語使用漢字之檢討

宋細福的部落格:: 隨意窩Xuite日誌

3.     宋細福 2015 「破音詞法」暨客語語音、漢字文詞分離標示法發展之過程  宋細福的部落格:: 隨意窩Xuite日誌

4.宋細福 2015 解決客語用字爭議最終之道” 宋細福的部落格:: 意窩Xuite日誌

5.凌紹雯等 1995 新修康熙字典 五周出版有限公司

6.楊正男等 1998 客語字音辭典 ISBN 957-567-187-2 台灣書店

7.邱永年等 1992 顏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1) ISBN 957-638-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