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

臺灣香菇周年每日生產促成研討會會議紀錄

 壹、           開會時間2025311日上午1030

貳、           開會地點:苗栗南庄碧絡角觀光花園山莊

參、           主持人  :前農試所退休宋細福研究人員

肆、           報告事項:

案由一:有關臺灣香菇栽培現況,報告如下,報請公鑒。

  明:臺灣之香菇由於環境與栽培資材之丕變,以往傳統栽培方法,諸多已呈難以為繼之勢;爾今雖已有集中數日內產菇之技術研發但卻無法解決一時採收勞力暴增,而必須接受數天「日、夜無休之苦然後又要接受半月以上無菇可採之空閒,而影響正常生活的困擾以致造成現代年輕一代,無法接受該事業傳承之意願。

  香菇「段木、木屑包」之長菇爆發盛況現代洋菇長菇盛況

苗栗碧絡角山莊段木栽培香菇之集中暴長情況          一般生長狀況


香菇木屑包栽培集中暴長及第二、三次長菇情況(摘錄網路資料)

洋菇集中暴長及正常成長情況

有鑑於此,筆者乃仿照現有洋菇集中生產模式,將原來傳統之一作3個月之生產期,行之「環控」栽培而縮短成1個月,如此不但可使產量倍增,且年可生產10次以上,使單位面積,年總產值增加20倍之優異成果;據此當得另將傳統2年為一作期之段木香菇栽培法,依其特性,設法行之「環控」栽培,縮短為3個月,2年生產5次以上;另再參照金針菇大量集中培養木屑菌種之經驗,再依一定之人力條件進行「香菇周年每日生產制度」,以消除「勞、逸」不均困擾

本案邀請參與者農業部桃園改良場姜金龍科長呂朝元研究員、新北市烏來區酋長文創園區總裁傅龍源、建山菌種場場長簡志原、碧絡角觀光花園農莊董事長余易政、常豐自然農場董事長黃德桂、客家電視專案編導鄧慶煜、農業部臺灣農業試驗所退休宋細福等,及有關人士。

本計畫之實施程序,茲建請先研商新式香菇木屑包之製作及實驗栽培,再擇定,於觀光地區,創造農業科技之觀光新亮點並開發當地特有鮮香菇之「美食佳餚」,以資招徠更大商機;再繼而促成全面「周年每日定量生產」方式以資穩定台灣香菇永續生產事業

決  定:洽悉。

 

壹、       討論事項

案由一:香菇菌種及木屑包製作請簡志原場長碧絡角觀光花園農莊董事長余易政、提出說明,配合最佳農時及解決之道,提請討論。

  議:由簡志原場長與余易政董事長等,協商訂定預定適於農時所需之「香菇菌種」、栽培用之「菌體木屑包」,以利本計畫之推行,及今後進行「香菇周年每日生產制度」之實施,以資穩定台灣香菇永續生產事業。

案由二:擇定觀光地區,創造農業科技之觀光新亮點請烏來酋長文創園區總裁傅龍源提出配合促成及實施之卓見,提請討論。

決  議:由烏來酋長文創園區傅龍源總裁先以現有掌控約一公頃土地為基礎,洽「烏來區長」,在該區創辦「香菇周年每日生產制度」,以資發展「國際觀光資源」及創造當地青年「創業機會」之意願再另行轉洽「原住民委員會」、「觀光局」等聯合輔導;至於生產技術問題則由本會各參與之政府單位及民間從事本業之技術團體,全力配合而促成之;待事機成熟,再另行招開成立大會,訂定推行進度。

案由三:新式香菇木屑包配合農時之實驗栽培請建山菌種場場長簡志原、碧絡角觀光花園山莊董事長余易政常豐自然農場董事長黃德桂等,提出配合促成及實施之卓見,提請討論。

決 議:在正式推動香菇周年每日生產制度」前建山菌種場場長簡志原負責培製「純青剛櫟木屑」或「火燒科木屑」等為材料,及以上述材料之一者,依建山菌種場傳統配方,培製成「香菇木屑包」計2種,以供10-12月,傳統適期試驗比較之所需,並資確定「香菇周年每日生產制度」最佳材料與方法。

 

  案由四:如何加速推動香菇產業之行動計畫,提請討論。

    議:(以下由農業部桃園改良場姜金龍科長紀錄提供)

1.         就傅龍源總裁所言,在宋細福老師帶領下,我們這個團隊是一個很好的團隊,一個負責復興香菇栽培使命的團隊。

2.         香菇的栽培首重菌種的供應,簡志原場長繼承父業經營建山菌種場,又在宋細福老師長期指導下,不但生產優良菌種供應菇農栽培,同時開發比替代段木香菇栽培更便捷之木屑包,期待能早日開發成功,讓我們的團隊能夠運用。

3.         余易政董事長在香菇的栽培有獨到的功夫,希望能把段木香菇成功的栽培經驗運用到木屑包香菇的生產上,往後開發一套能利用環控來控制產量產期的生產模式。

4.         傅龍源總裁的香菇行銷手法是以酋長文創園區為中心廠,以整合行銷的概念,建立並整合衛星工廠,首先在烏來建立一個衛星工廠。傅總裁選定宋福生的農場當衛星工廠,下個月我們去拜訪了解,拉開團隊行動的序幕。另外,因應將來周年每日定量生產大量生產所需通路的問題,可向宋老師的姪孫宋木森場長取經,同樣也安排拜訪行程。

5.         關於木屑材料來源的問題,可安排行程到五峰鄉上坪,拜訪賴能力先生洽種植最適種植香菇樹種的計畫。

6.         有關香菇栽培相關技術問題,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會投入進行研究,必要時請宋細福老師安排農試所呂博士等人支援。

貳、           散會:下午230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台灣菇類趣談記 - - 臨加「客語形成史料」(影音版)

宋細福

農業部臺灣農業試驗所退休

提要

   為配合新北市113年「客語親子共讀共學活動」,講述「台灣菇類趣談」;乃特增,「通用客語」一節,以資讓完全不諳「客語」之學生,立即學會客語之捷徑。

    爾今之「客語確已瀕臨「消亡」,故當得依據歷代傳承之法則,將會亡我之語言---「華語」調一聲調,而成47腔之一的「通用客語」為用,以避免遭致滅亡之困境。至於現有各腔之母語,則得設法藉「AI技術」保存,或各自精進發展之。

    有關菇菌之分類有毒菇類之鑑定及與「雞肉絲菇」共生的「姬白蟻」王夫,也會納妾之趣談,將一一詳參如2024/10/24發表之台灣菇類趣談 ~ 新北市113年「客語親子共讀共學活動」
,敬請分享

一、前言

    2024101319日,筆者應新北市113年「客語親子共讀共學活動」講述「台灣菇類趣談」;據臨場前瞭解,與會者雖都有共讀共學「客語」之熱誠但都已不諳「客語」;因之乃特增,「通用客語一節,以資讓完全不諳「客語」之學生,立即學會客語之捷徑。

    據過去教學經驗,完全不諳客語者,只需5分鐘即得學會此一方法,而自行精進;更有甚者,有閩南籍小學生鄭詩融5分鐘學知後,歷經3個月之自我精進,就能在國際會議上以「通用客語」表演背誦四書令人深為感動

    爾今之客語,除「四、海、大、平、安還有42各各都期能堅守並傳承永世,但「中、外」歷代均無如願之先例;且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0年前推估客語必將於今日瀕臨消亡,爾今不幸果然言中還有一世紀後,全球約七千種語言能保存者只有九種,而「華語」乃其中之一也;如今觀之亦有不虛之勢;故連歐美也競相學習而開設「華語」班

 

二、臺灣菇類趣談臨加「客語形成史料」

    有史以來,再鍾愛之「母語」當必須有能力傳承者,才不致隨歷史「洪流」而消失於無形;故客語每當遇有滅亡之困擾時均會以將亡我之語言調一聲調等方法而演化成47腔之新客語,藉之避免;爾今瀕臨消亡之「客語」,亦當得依據歷代傳承之法則,將會亡我之華語」調一聲調而成47之一的「通用客語」為用,以避免遭致滅亡之困境。至於各腔之母語,則得設法藉AI技術」保存,或各自精進發展之茲分述如下:

  1、原四縣客語之形成史說明提要:所謂原四縣客語者,只須將宋朝開封府之漢語「中州話」變一聲調、「入聲」陰陽互調即成;如漢語1234聲,進一聲為2341聲,即為「原四縣客語」以上知其然者,即可一理通百理徹,所有語詞均可依據「漢語字典」之「切音」而無師自通。

    如「人、仁」之<唐韻>均為如鄰切,漢音為“gerinˊ,原四縣可語音為gerinˇ;但因歷代口耳相傳之落差,故已將「人」音演化成nginˇ之謬也

 

2、通用客語之形成史說明提要:所謂「通用客語者,只須將「華語」變一聲調,輕聲者不變即成;如華語1234聲,進一聲為2341聲,即為「通用四縣客語」;而華語1234聲,退一聲成4123聲即為「通用海陸客語」;還有「客語」之首、尾「ngm」及bdg(ptk)入聲音,一律因華語失落而取消之;故「通用客語」,對已熟諳其他現有46腔客語之一者卻須較長時間消除自我之「執著」才能適應;而完全不諳客語之學生,卻一學就會。

    以上知其然者,即可一理通百理徹,而所有語詞均可無師自通,詳如課文內容。

 

、「通用客語教材資料

通用客語FUN電書,於2012長晉數位股份有限公司編輯製作,再由筆者吳美成葉秋菊等老師以「華語、四縣客語海陸豐語、通用客語及英語」之示範唸音製成「光碟」出版發行;並由尖端公司蘇文龍董事長斥資複製,致贈鄉親及學校之推展班特致謝忱。
惟本「通用客語」光碟,近年因程式更迭,而致無法啟用;必要時得考慮重新轉製為合於現今格式之新版本,或刊印紙本書,以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