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客家話之來由及其演變

 宋細福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退休

 ----------------------------------------

提要

   所謂「漢人」者,乃指「地方文化圈」之名詞,而非「血統」名詞(1);此與「台灣人」者雷同;故有「胡人漢化胡亦漢,漢人胡化漢亦胡」之語,吾人實有理清的必要。

 

    至於「語言」乃活性的,它會隨時空環境之變化而演變;「漢語」、「客家話」者皆然;尤以「客家話」到目前還繼續有演變中者。

    客家人之先祖若為漢人者,當應原持「漢語」,後來因戰亂遷徙而教化各地民眾,但由於人數較少,卻被同化而演變成各種新的語言文化,如今中國之南北方八大語系者然(2),「客家話」也是其中之一。              

    本文列有「漢語」、「華語」、「客語」之片段語法與唸音及有關史料,敬請酌參並惠予匡正為荷。

------------------------------------------------------

前言

人類發展史上,自晚期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從東非轉展演化形成「北方蒙可利亞人」、「南方蒙可利亞人」等,其中計有19族群,陸續遷移至中原地區(3);至秦漢統一400多年後,乃形成了鼎盛的「漢人文化」,或稱「漢字文化圈」。

後來由於戰亂,漢人計有六次大遷移,每到之處,就將「漢文化」教化了當地民眾,但由於人數差異懸殊,時日一久乃被當地人同化融合,而產生了新的「語族」;據學者研究,中國得分為南方、北方兩大「漢語圈」,計有八大種「語族」(2);「客家語族」者,就是其中之一。

客家之源流,一般民間版本,大致均認為其先祖是因逃 避五胡之亂,而南遷者;但據史實之證明,形成「客家」卻是在五胡亂華後的656年左右,亦即在宋代始有「客家」之形成(45);易言之,五胡亂華南遷後所形成之先民,應屬「廣義漢族」。

 

據史載客家的「客」字,是沿襲晉元帝詔書所定,其後到了唐宋,政府簿籍,才有「客戶」的專稱﹔而客家一詞,則為民間的通稱,宋朝製作戶籍時,當時將自古以來即居住在該地的土著稱為「主」,以後從外地遷來的即稱作「客」,客家一詞於此誕生(3)

 

客家語言之演變

     客家先祖本屬中原漢人之一,所持當為「漢語」,有因戰 亂第一次遷移到江淮地區者,乃形成帶有江淮腔之漢語,後來再因戰亂遷移到贛南地區者,就與當地之畲族,形成帶有畲語腔之漢語,亦即後來所稱之贛南腔「客家話」;再由贛南遷移至廣東「梅縣」者,又與「梅縣」之畲族等,形成帶有畲語腔之所謂「客家話」(6),此一客家話者,世界語言學者,乃公認為標竿之客家話;後來諸多之客語乃由此而演化。

    有部分由「梅縣」移居「海豐、陸豐縣」者,因與當地持廣東「白話」、「潮、汕話」者結合,而形成了新的「白話潮汕腔之「海陸客語族」(7)

    近數十年來,在台灣新竹地區,因有持「海陸話語族」及「四縣客語族」之混處,而又演化形成一種新的「四海話」(8)

    又有部分原是純客家人,移居全閩南語區者,為免於受到歧視,乃不再講客語,經數十年之後代,竟也形成了特殊的「閩南腔客家話」。

    以上所述,僅屬客語演變之一個支系,其他尚有諸多是由中原地區直接到福建省之「石壁」 (9)、江西省之「贛南」而發展演變者。

「漢語」、「客語」之片段語法及唸音

1.漢語資料:(10)

2.擷取上列部分「蕈子詩」漢語音注資料,行「梅縣客語」音注如下:。

3.擷取上列部分「蕈子詩」漢語音注資料,行「四縣客語」音注如下:

4.擷取上列部分「蕈子詩」漢語音注資料,行「海陸客語」音注如下:

5.擷取上列部分「蕈子詩」漢語音注資料,行「華語」音注如下:

6.擷取四縣話之一句「天光日來講話」,使成「四海話」並音注如下:

  A.四縣話:tien2 gong2 ngid4 loi3 gong4 fa1

  B.海四話:tien4 gongngid1 loi1 gong2 fa3

  C.海陸話:sau1早來講voi4 sau1 zho2 loi1 gong2 voi4

  D.四海畫:sau3早來講voi2 sauzho4 loi3 gong4 voi2 

7.擷取四縣話之一句「我考著大學」,使成「閩南腔客話」並音注:

 A.四縣話:ngai3 kau4 do4 tai1 hog1

 B.閩腔客:ngai3 ko4  diau3 tai1 hag1

綜上言之,語言是活性的,往往會因時空環境而有所變化。

台灣客家人前驅演變之簡表(3)

1.北方蒙可利亞人計有:突厥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九族;蒙古支:蒙古族達斡爾族等九族;通古斯支:滿族赫哲族等十族。

2.方蒙可利亞人計有:南亞與馬來都属之;如羌、彝、白、藏、畲、苗、猺、壯、侗等百越族群。

 

東亞地區晚期智人遷移與台灣客家人之形成路線

晚期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自東非遷移至中國,演化形成漢族後,至五胡亂華之際,有部份民眾再南遷與「百越」諸族融合而成「廣義漢族」,其中有部份則東渡到台灣;此一先民有部份與先來之原住民融合而成今日之台灣人;至於原住民,自下圖可以看出,是自菲律賓等南島遷移至台灣。

圖一、東亞地區晚期智人遷移與漢族及台灣客家之形成路線 

中華民族融合歷程的整理表(1) 

參考文獻

1.[DOC]51民族的融匯 胡化與漢化 lms.tnssh.tn.edu.tw/sys/

  read_attach.php?id=15968

2.中國方言-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 Wikipedia

https://zh-yue.wikipedia.org/wiki/中國方言

3.宋細福 2007 客家話與客家人關係之探討 客家209 p66-72

4.網 路 2005  中華帝國興亡史  www.greatchinese.com

5.張光宇 1997 論客家話的形成 母語教育研討會 台灣省政府文

化處主辦

6.謝棟元 2003 客家話形成的三個階段 廣東外貿外語學報 第14

  3 p31-39

7.宋細福 2010 海陸話的形成與現況 客家雜誌 235p72-74

8.鍾榮富 2006 四海客家話形成的規律與方向 南台科技大學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7.2:523-544, 2006

9.石壁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ttps://zh.wikipedia.org/zh-tw/石壁

10.曹逢甫 2000 .楊萬里「菌子」詩漢音今註 台灣菇類文化館專

   刊 台中霧峰鄉農會發行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客家語言文化何去何從

 宋細福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退休

提要

--------------------------------------------------------

    『先有音後有文字』,是語言學之基本常識;因之吾人在客語取用字時,乃習慣於「以音取用漢字法」;但客語中有部分是屬「客話非漢語」者,此當無漢字可言;但如今卻還是不遺餘力,在無漢字之詞語中尋覓「漢字」,致使所取得之文字,只注重「字音」之符合,而輕忽語之呈現;故乃成為今日客語用字之亂象。

    客語取用漢字問題,在客語與漢語相通之處,當依漢語取用字法則處理;但在「客話非漢語」部分,則應以「破音詞法」解決;況且此法,日語已行之數百年;如今「客話非漢語部分」,又何不取「他山之石以攻錯」,卻反而依舊坐困愁城?

    爾今如再繼續採用「以音取字」之傳統方式,據近30年來的經驗,在此語言消亡潮之際,確實無法負起『中流砥柱』之重責大任。

    客語之傳承,與其聽天由命任之消亡,還不如依先祖,為環境之所需而行應變之法;今應改弦易轍[s1] ,將「華語」之「語法」變一音調,即可完成的「通用客語法」解決之。

      如是者,「客語」必將與「華語」永久並存於世,也無近期被消亡之虞;至於「客話非漢語」部分,更無取之無字的窘境。

    至於目前推行之入聲字等,當應繼續教學;還有客語音樂、舞蹈文化方面,更應提升並予深化,以資作為今後推展客家文化,使之成為「漢語」八大語系中之翹楚。

--------------------------------------------------------

 

    『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此乃吾人之所共識;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語言學者推估,全球共約7,000種語言中有四分之一正瀕臨消失(1),一個世紀後極有可能會剩下九種作為主體,其他將成邊緣化或消亡於無形,客家話也當是其中被消亡者之一。

    據政府有關單位30年前之統計,台灣客家家庭成員全會講客家話者,佔有85%之多,而今只有6.6%,此一數字豈不令人怵目驚心?。

    另一方面,從非單一自我認同客家民眾客語能力的變化,客語聽的能力自96年的33.7%,到99年下降至24.0%;客語說的能力自96年的 22.0%,到99年下降至 11.6% (2)

    多年來政府、民間單位曾不斷開會檢討,但成效卻均令人失望;2016910日,寶島客家廣播電台,在北市客家主體公園,亦舉辦了一場「傳」與「承」座談會;計有客委會、大學、客家電台等教授、學者、專家與談;如梁榮茂、周錦宏、孫于卿、林玉婷、邱美穎等,各均提出精闢之見解,但經檢討在此語言消亡潮之際,還是無法立竿見影的負起『中流砥柱』之重責大任。

    最後乃提出一個「不可能完成任務」之建言---凡現在還能說客語之鄉親,努力再各生10個子女,並持續繁衍以資確切傳承

    客語之傳承,與其聽天由命任之消亡,還不如痛定思痛,改弦易轍;不再墨守成規,而應通權達變,改變成「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使之與天地長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謂世上『一個世紀後極有可能會剩下九種語言作為主體』,其中「華語」乃為最重要者之一,而「華語」與「客語」卻有極其規則性的相關,此乃其他「語族」之絕無僅有;客語在此存亡續絕之秋,當應考慮藉此良機,善予應用。

    此一法則者,只需將目前之「華語」變一音調,即可唸誦成客語;因之如予實施,不出一周,全球之華人當可知曉「客語」之說法,並很快的熟練與順暢,進而可使「客家」走出客家,也使其他各語族輕易融入客家,更讓全球15億以上之人口均聽得懂客語。

    無可諱言,此一法則所完成之「客語」,與現行之客語原音‚難免部份會有所差失‚但客家之基本原音‚卻大部份依然存在。

觀今鑑古‚客家人之祖先,為事實環境之所需,乃由原來所持之「漢語」,在五胡亂華後,因遷徙所經地區不同,而有將純漢語變為江淮「吳語」腔之漢語、到贛南者變為贛南畲族「客語」腔之漢語、又到廣東梅縣後,則更變為梅縣畲族等「客語」腔之漢語同屬一個道理。

爾今「客語」已處危急存亡之秋,又無其他良法得以搶救,如能及時施予「通權達變」,當得以躲過此劫,否則待客語全軍覆沒,再予檢討則為時晚矣,且必將墜入萬劫不復之境。

    有關華語往前調一聲調,成為「四縣客語」者,吾人稱之為「通用四縣客語」;往後調一聲調而成之「海陸豐話」,吾人稱之為「通用海陸客語」(3);茲舉例如下以資酌參。

  由上表觀察得知,風調雨順之華語音調為1 2 3 4,各往前調一聲調,成為2 3 4 1,即成為「通用四縣客語聲調」:而將華語音調1 2 3 4往後調一聲調,則成為4 1 2 3,即成為「通用海陸豐客語聲調」。

    三義學畢業之華語音調為1 4 2 4 4,各往前調一聲調,成為2 1 3 1 1,即成為「通用四縣客語聲調」:而將華語音調1 4 2 4 4往後調一聲調,則成為4 3 1 3 3,即成為「通用海陸豐客語聲調」。

    但傳統四縣及海陸豐話之原音,與上述之「通用四縣」、「通用海陸豐」話者,有所差異,該部份表列比較如下。

   由上表觀察得知,漢語中應有之「閉口音-m」、「開口前音ng-」如「三義、」之音注;入聲字音「bdg」,在華語中均已消失,如「學、畢、業」之音注者然;而在傳統之客語中卻均仍有呈現;另有「雨」字,華語唸「yu3」,傳統四縣客語唸「i4」,而傳統海陸雨則唸「rhi2」,以上所產生之變化,在此以「通用客語」之思維下,當得以棄之,而從「通用客語」法則為準;此乃「通用客語」之初階資料,如需要時得再進階補充「-mng-bdg」等漢語之重要因素。

    客語之使用「漢字」,近年依然爭議不斷,如教育部「台灣客語常用詞辭典」(4)之用字者亦然;查其癥結乃於「客話非漢語」部分,本當無「漢字」可言,但如今卻還是不遺餘力,在無漢字之詞語中尋覓其「漢字」,致使所取得之文字,只注重「字音」之符合,卻輕忽語之呈現;故而造成諸多偏差,使之成為「無效率之文詞」;易言之,該文詞」必須另行註解才能呈現其詞意。

    此一瑕疵如為數不多時,得令後學者強記硬背,可也;但如今為數卻已達數以千計,實已造成客語存亡,致命打擊之主要因素,吾人豈可視而不見?

    為解決此一語言學之困境,日語在採用「漢字」表意之處,乃採用「破音詞法」解決之,且已行之數百年;如今「客話非漢語部分」,卻依舊困坐窘境,又何不取「他山之石以攻錯」?

    所謂「破音詞法」者,是以文字表其「語意」,再以「音注」表示各語族之「語音」;而不以文字之本音為「讀音」者稱之;如日語本無文字,故其asacus一詞,乃以漢文寫作「淺草」表語意;再以「淺草asacus」寫法,依音注而唸成日語,而不以日文漢音「淺草sen2 so4」讀唸之(5)

   目前客語也已有將以前謬誤之用詞,以「破音詞法」修正之實例,如客語之「lud bud」一詞,本屬「客話非漢語」,當無漢字可言,但有學者卻以「律不」一詞為用;經查此兩字,僅字音相符,而無表示「lud bud」語意之功能,故乃以「破音詞法」改寫成「邋遢lud bud」為用;以符合實際客語之語意及語音。

    但目前尚有諸多「客話非漢語」之詞句,卻依舊採行「字音相符」,而無表示「語意」功能之用詞,如「煞猛」、「無結煞」、「阿」、「核卵」;此又何不將之以「破音詞法」寫成「努力sad4 mang2(煞猛)」、「不知所措mo3 gad4 sad4(無結煞)」、「稱讚ono4()」、「睪丸hag1 lon4(核卵)?。

    此一「破音詞法」在初期,難免有人會覺得難以接受,但要以之拯救「客話非漢語」部分用字,卻是唯一法門;在此客語續絕存亡之秋,吾人當不宜再躊躇,也無庸再質疑;同樣狀況,日文以「破音詞法」取用漢字,已有數百年史實;吾人在「客話非漢語」之用詞,豈可再繼續坐困愁城?

    爾今爾後,客語圖存之道,僅靠以往數十年推展之方式,已足以證實,無法作為「語言消亡潮」之中流砥柱;因之必須依據先祖,因時因地而制宜之應變,始得保留語言文化的堡壘。

    在客語語言方面,得啟用「通用客語法」,以資緊急因應客語消亡之洪流;在「客話非漢語」之用字方面,則應啟用「破音詞法」,藉以撥亂反正,以拯救目前客語用字之亂象;其他客語音樂、舞蹈文化方面,當應更予提升並深化,以作為今後推展客家文化之基礎。

    至於目前推行之入聲字等,當應繼續教學,亦不宜放棄,以資作為今後「通用客語法」進階時之重要基石;以期有機會再進一步,使客語成為「漢語」八大語系中之翹楚。

 

參考文獻

1.  網路 2014 全球共約7,000種語言中有四分之一正瀕臨消失,台灣的原住民語與閩南語 ...blog.xuite.net/.../219111961-

2.  網路 2011 [PDF]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98 至99 年度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 ...www.hakka.gov.tw/dl.asp?fileName=18221495571.pdf

3. 博客來-通用客語~ 五分鐘就可以學會的客家話語法(電子書光碟版)

www.books.com.tw › 3C › 電腦軟體/圖庫 › 學習軟體 › 兒童電子書
4. 8.教育部 2015 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hakka.dict.edu.tw/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rls

5.宋細福 2015 「破音詞法」暨客語語音、漢字文詞分離標示法發展之過程@ 宋細福的 ...blog.xuite.net/.../336208978-

承辦執行單位: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安和路 1  29  3  電話:02-2781-8181 傳真:02-2781-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