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台灣菇類趣談 ~ 新北市113年「客語親子共讀共學活動」

 細福

農業部臺灣農業試驗所退休

 

前言

    2024101319日,筆者應新北市113年「客語親子共讀共學活動」講述「台灣菇類趣談」;據臨場前瞭解,參會者雖都有共讀共學「客語」之熱誠但都已不諳「客語」;因之乃特增,「通用客語」一節,以資讓完全不諳「客語」之學生,立即學會客語之捷徑。

    據過去教學經驗,完全不諳客語者,只需5分鐘即得學會此一方法,而自行精進;更有甚者,有閩南籍小學生鄭詩融,經5分中學知後,歷經3個月之自我精進,就能在國際會議上,以「通用客語」表演背誦四書令人深為感動

 

臺灣菇類趣談母子班臨加「客語形成史料」

    有史以來,再鍾愛之「母語」當必須有能力傳承者,才不致隨歷史「洪流」而消失於無形;故「客語」每當遇有滅亡之困擾時,均會以將亡我之「語言」調一聲調等方法而演化成47腔之「新客語,藉之避免;爾今瀕臨消亡之「客語」,亦當得依據歷代傳承之法則,將會亡我之華語」調一聲調而成47腔之一的「通用客語」為用,以避免遭致滅亡之困境。至於各腔之母語,則得設法藉AI技術」保存,或各自精進發展之;茲分述如下:

1、原四縣客語之形成說明提要所謂原四縣客語者,只須將宋朝開封府之漢語「中州話」變一聲調「入聲」陰陽互調即成;如漢語1234聲,進一聲為2341聲,即為「原四縣客語」以上知其然者,即可一理通百理徹,所有語詞均可依據「漢語字典」之「切音」而無師自通

    人、仁<唐韻>均為如鄰切,漢音為“gerinˊ,原四縣可語音為gerinˇ;但因歷代口耳相傳之落差,故已將」音演化成nginˇ之謬也

 

2、通用客語之形成說明提要所謂「通用客語者,只須將「華語」變一聲調,輕聲者不變即成;如華語1234聲,進一聲為2341聲,即為「通用四縣客語」;而華語1234聲,退一聲成4123聲即為「通用海陸客語」;還有客語之首、尾「ngm」及bdg(ptk)入聲音,一律因華語失落而取消之;「通用客語」對已熟諳其他現有46腔客語之一者卻須較長時間消除自我之「執著」才能適應;而完全不諳客語之學生,卻一學就會。

    以上知其然者,即可一理通百理徹,而所有語詞均可無師自通,詳如課文內容


三、「通用客語」教材資料

通用客語FUN電書,於2012長晉數位股份有限公司編輯製作,再由筆者吳美成葉秋菊等老師以「華語、四縣客語海陸豐語、通用客語及英語」之示範唸音製成「光碟」出版發行;並由尖端公司蘇文龍董事長斥資複製,致贈鄉親及學校之推展班特致謝忱。

              惟本「通用客語」光碟,近年因程式更迭,而致無法啟用;必要時得考慮重新轉製為合於現今格式之新版本,或刊印紙本書,以資推廣






四、菇類是真菌  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

五、台灣菇類趣談

(),菇類分類概念

kingdom、門division、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

    菇類為真菌界Fungi,含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子囊菌門Ascomycota

 

1,擔子菌門、子囊菌門區分之依據

(1)擔子菌門傘菌目、子囊菌門之性器官圖


2.擔子菌類綜合圖

(),台灣現有擔子菌門菇類之摘錄

1,擔子菌門傘菌目孢子印褐色之傘菌科幾種菇類

A,四孢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本菇菌蓋白色,菌柄白色有一菌環,菌褶紫褐色,孢子印褐色,可在春夏秋季,生於草地上;而目前栽培生產之品種為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如下照片
  四孢洋菇                                          二孢洋菇                                       二者擔子器之差異

B,高溫菇Agaricus bitorquis,本菇菌蓋白色,菌柄白色有二菌環,菌褶紫褐色,孢子印褐色,在洋菇廢棄推肥上,夏季時,由菌種場林天財才先生發現;後經筆者研發,得在攝氏25-30度下長菇,而接續冬季20度以下之「二孢洋菇」,行周年生產外銷;如下照片

C,球莖蘑菇Agaricus abruptibulbus Peck,本菇菌蓋半球形至平展,表面淡黃至亮黃色,有細角鱗片,菌柄白色中空,基部膨大;孢子暗紅至紅褐色;夏秋期間,在中海拔闊葉林地上單生或散生;可食用;如下照片
D,假根蘑菇Agaricus bresadolianus Bohus,本菇菌蓋半球形至平展,表面乳白色,具黃褐色毛角鱗密生,菌褶咖啡褐色至深褐色,菌柄白色中空,表面褐絨毛狀,基部膨大,具假根;孢子暗紅色;秋季在低海拔闊葉樹林地上散生;可食用;如下照片


E,細鱗蘑菇(Agaricus plaeclaresquamosus Freeman),本菇菌蓋半球形至平展,表面污白色至黑褐色纖維毛細鱗片;菌褶初呈淡紅,後變黑褐色;菌柄白色,中生,中實,表面平滑;孢子印黑色,孢子呈暗紅色稚紫紅色;秋季在平地、低,中海拔闊葉樹林地上單生或散生;具毒性不可食用;如下照片

2,擔子菌門傘菌目孢子印白色之口蘑科的幾種菇類

A.雞肉絲菇Termitomyces albuminosus(Berk.)Heim

    本菇幼時呈圓錐形至鐘形,後漸開展呈扁圓形,其菇傘頂部均有顯著之「傘尖」凸起,該「傘尖」如鐵似鋼,以手指觸壓有若鐵器扎手,此乃其他菇類之所不具。

菌柄白色或與菇傘同色,內實,基部膨大,具有一條黑色假根,直通姬白蟻窩;春、夏、秋季,在平地低海拔闊葉樹林地上單生、散生、至群生。美味可食;如下照片


B.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

    子實體菌蓋10-30cm,半球形至平展,中臍,表面白色至灰白色,平滑,蓋緣全緣常內捲,菌柄中生,中實,白色至灰白色,表面光滑;在平地、低海拔闊葉樹林地或新開發地,可全年蔟生;筆者在台灣已首度馴化成功人工栽培,在菇舍中,菇柄可達40cm而菇傘僅有3cm;在低海山區樹陰下栽培者,菇傘直徑可達30cm,菌柄長10cm,重達1kg;命名金福菇;美味口口;如下照片

C.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S.Ito et Imai)Sing.

    菌傘直徑5-20cm,扁平球形至平展,表面白色覆有黃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絲毛狀鱗片,表面乾燥,肉質白色;菌柄粗壯,長6-13.5cm,粗2-2.6cm,內實,基部有的稍膨大,菌環生在菌柄之上部,膜質,上面白色,下面與菌柄同色;秋季生於松林中之地上,與松根共生而形成,為優良之食用菇。

    在台灣之二葉松林地,亦有類似松茸之散生至群生的出現,惟其擔孢子為二孢型,與日、韓及中國大陸之四孢型者不同,故乃定學名為Tricholoma matsutake(S.Ito et Imai)Sing.var.f0mosana Sawada,中文為「台灣松口蘑」。如下照片


D.鼠菇Tricholoma virgatum(Fr.:Fr.)Kummer

    菌傘直徑4-8cm,初時呈圓錐形,展開後中央部分會形成山形之凸出,表面灰色,具有暗色纖維紋織密生,中央漸次較黑;柄長6-9cm,白色,具苦辣味;秋季生於北半球之針葉樹林地上,具毒性,不可作為食用。如下照片

3,擔子菌門傘菌目孢子印白色之側耳科的幾種菇類

A.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本菇菌蓋平展,表面查褐至黑褐色,光滑或有棉毛狀細片散生;菌柄中生或稍偏生,中實堅韌,褐色,表面有毛鱗片;菌環絲膜質,白色,易消失;根據2008年的一項統計,這一科含54個屬和1590各種。在中海拔林地腐木上散生;為亞州著名之食用菇類;如下照片

B.虎皮香菇Lentinus tigrinus(Bull.)Fr.

本菇菌蓋稍成漏斗形,中央微凹,俯視不整圓形,表面土黃至黃褐色,具白粗毛及角鱗,傘蓋全緣波狀,菌褶延生,密有小褶,菌柄偏生至側生,中實,白褐色,表面聚褐毛鱗,擔孢子無色;春、夏、秋,在平地、低中海拔闊葉樹林地腐木上群生,幼嫩菇體可食。如下照片

C.豹皮香菇Lentinus lepideus(Fr,:Fr.)Fr.

本菇菌菇體呈扁平球形,後漸呈平斬獲下陷;菌柄中生至偏生,初呈肉質,後轉強韌,菌褶邊緣呈鋸齒至波狀;菇傘表面呈白至淡黃色,上具有淡土黃色至褐色之鱗片;初夏至秋季生於砍伐後後之針葉木材上;有作食用,但具有微毒,多食後會致人嘔吐,以不作為食用為妥;如下照片

4,擔子菌門傘菌目孢子印白色之鵝膏科的幾種菇類

A.球莖鵝膏菇Amanita abrupta Peck

菇傘寬3-8cm,表面亮白色,具殘留白膜片,蓋緣全緣;菌柄中生,11-13x1-1.2cm,中實,白色,菌托膨大成球形;菌環白色膜質,下垂易脫落;在中海拔針闊葉樹林地上單生或散生;具劇毒,不可食用。如下照片

B.紋緣鵝膏菇Amanita spareta (Peck)Sacc.

    菇傘寬2.5-3cm,表面灰褐色,平展,平滑,蓋緣條紋;菌環膜質,白色;菌托包狀膜質,白色;在低海拔闊葉樹林地上散生,具劇毒,可致死。如下照片

C.鱗柄白毒鵝膏菇Amanita virosa(Fr.)Bertillon

    菇傘寬5-8cm,平展,表面純白色,中央稍黃,平滑,稍黏,蓋緣稍條紋;菌柄中生,8-10x0.7-1cm,中實,純白色,表面有翹鱗,基部膨大;菌環膜質,白色;菌托苞狀膜質,白色;在低海拔闊葉樹林地上單升至散生;世界泛布,有劇毒,又稱『招魂天使』,或『致命天使』。如下照片

D.橙黃蛋鵝膏菇Amanita hemibapha(Berk.et Br.)Sacc

菇傘寬8-10cm,初鐘形後平展,中凸,表面橙黃色,平滑,蓋緣明顯條紋;菌柄中生,16-19x0.8-1.3cm,中空,橙黃色,表面光滑有斑紋;菌環膜質,下垂,橙黃至黃色;菌托苞狀膜質,白色;春天在低海拔闊葉林地上散生;無毒可供食用。如下照片

5,擔子菌門傘菌目孢子印淡紅色之光柄菇科的幾種菇類

A.矮小包腳菇 Volvariella pusilla(Pers.:Fr.)Sing

菇傘寬1-2.5cm,平展,中凸,表面灰粉紅色,光滑,蓋緣有條紋;菌柄中生,2-3x0.1-0.2cm,中空,白色光滑;具膜質菌托,灰褐色,表面散生微毛;下季散生於防風林地上;食毒不明;如下照片

B.小包腳菇 Volvariella volvacea(Bull.:Fr.)Sing

    菇傘寬5-12cm,初鐘形後平展,表面光滑,灰至灰褐色,也有純白色品種,蓋緣全緣;菌柄中生,4-19x0.8-1.5cm,中實,白色平滑;菌托膜質,白至灰黑色;春至秋季生在稻草等草堆上;今已馴化成人工生產,所謂之草菇;如下照片

6,擔子菌門傘菌目孢子印綠色之環柄菇科的菇類

 A.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Meyer:Fr.)Massee

  菇傘寬5-20cm,半球形至平展,表面中央褐色,其餘則白底密布褐色斑鱗,鱗片易脫落,蓋緣弱條紋;菌褶離生,白至綠色,受傷呈褐色;菌柄中生,10-20x0.8-2cm,圓柱形,中空,表面纖維絲條狀,淡褐至褐色,基部膨大;具膜質菌環,白色,下垂,易脫落;春、夏在平地地或灌木叢下單生至群生,時可見到群生成為一菌輪,俗稱「仙女環」;在台灣誤食中毒送醫者很多。如下照片

7,擔子菌門鬼筆目鬼筆科的菇類

A.長裙竹蓀Dictyophora indusiate(Pers.)Fisch 子實體幼時呈卵圓形,表面平滑,質軟富彈性,白至淡粉紅色,直徑3-4cm;破苞成長後,子實體高可達15-20cm,圓柱形;菌柄徑2-3cm,表面海綿狀,白色,中空;子層托成鐘罩形,膜質,污黃色,頂端覆有墨綠色孢子黏液物,具惡臭味,高2.5-3.5cm,徑2-4cm,從子層托,可在數小時內垂出如白色裙狀之網膜至地面;春、夏季在平地低海拔竹林或闊葉樹林地上單生至散生;為著名之食用菇之一;惟同屬之黃色菌裙者,具有毒性,不可作為食用如;下照片

8,擔子菌門無褶菌類靈芝科之的菇類

A.靈芝Ganoderma lucidum(Leys. Ex.Fr.)Karst.菌柄有具中生、偏生者,木栓質至革質,菌體表面具假漆狀光澤,磚紅色至肝褐色,菌柄最長15cm,直徑1.3cm,有瘤狀結;;菌蓋呈腎形至近圓形,表面光滑,稍具同心環帶或放射狀縱紋;擔孢子多為平截。春、夏、秋,在中低海拔,營寄生或腐生於闊葉樹上。如下照片
B,熱帶靈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菌柄有側生至偏生,亦有無菌柄者,初呈白黃色,後呈肉桂色至紅褐色,具假漆狀光澤,磚紅色至肝褐色;菌蓋半圓形、舌形至圓形,表面具同心環溝或放射狀縱紋;擔孢子多為尖頂,少平截。春、夏、秋,在中低海拔,營寄生或腐生於闊葉樹上。如下照片

C,松衫靈芝Ganoderma tsugae Murr.子實體一年生,無柄至短柄側生,木栓質至木質,菌蓋平展,半圓形至匙形,寬一般為5-9x7-13.5cm,大者可達30cm,厚4cm,表面紅褐色,有似漆樣光澤,無環帶或不明顯;擔孢子卵圓形,頂端憑截,內壁具明顯小刺;春、夏、秋生長於中高海拔之鐵杉或其他針葉腐木上。如下照片

D,
南方靈芝Ganoderma austral(Fr.)Pat.另有稱之為猴板凳者;無菌柄,木質;菌蓋平展,半圓形至馬蹄形、舌形至圓形,最大者直徑達45cm,表面具明顯之同心環稜和環帶,有具龜裂者,邊緣圓鈍;終年可以生於中低海拔,死亡樹木或受傷活木上,使樹幹、枝全體均得長出菇體,在該菇體菌蓋上,不具光亮之臘質,而常可見到黃褐色之孢子粉,乃現場鑑定依據之一。如下照片

9,擔子菌門無褶菌類多孔菌科之的菇類

A.樟薄孔菌(牛樟芝)Antrodia cinamomea(T.T.Chang W.N.Chou)子實體平伏,反捲至部分呈三角狀,多年生者,常呈蹄形至不規則形,與木材接觸緊且寬,木栓質至木質,菌體表面初為橘紅、血紅、後變成褐色或黑色,平滑,具同心環;菌孔圓形至角形,表面初時為紅色,老化時呈赭褐色;在中低海拔,春、夏、秋,生於牛樟木之台灣特有種菇菌;苦味特強,民間作為強肝、抑制腫瘤等藥用;如下照片

()台灣現有子囊菌門菇類之摘錄

1,子囊菌門錘舌菌目羊肚菌科之菇類

羔羊肚菌Morechella elata Fr.子實體單生或聚生,有柄頭3.5-7cm寬,4.5-7.5cm高,表面粗糙,黃棕色,有明顯規則的格子;菇柄2-6cm寬,3.5-8cm高,淡棕色,表面粗糙,中空易碎;子囊有8個孢子;如下照片

2,
蛹蟲草Cordyceps millitaris(L.)Link子座1-2枝散生,大多從寄主之頭部發出,有時從節上發出,呈卵形,橙黃色1.3-5cm高,0.1-0.3cm寬,頭部稍膨大,子囊殼520-550x250-260mm;子囊無蓋,有8個孢子;春、夏生在低海拔闊葉林內,鱗翅目昆蟲之蛹上;今已開發成功瓶裝栽培生產;如下照片


3,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子座1-3枝從寄主之頭部發出,全長4-11cm,長棒形或圓柱形,基部較粗,向上漸細;頭部近圓柱形,褐色,初期內部充實,後變中空,長1-4.5cm,粗0.25-0.6cm,尖端有0.15-0.55cm的不孕頂部;子囊殼生於進表面,基部稍陷於子座內,呈圓形至橢圓形,350-550x120-240mm;孢子2個,長線形,具數橫膈,不斷裂為160-470x5-6.5mm小段;常見於4000m以上,具有積雪、排水良好之高寒草甸處,生於鱗翅目,尤以蝙蝠蛾隻幼蟲體上;<本草從新>記載,冬蟲夏草,味甘性溫,秘精益氣,專補命門;如下照片

    ()、趣談姬白蟻王朝----王夫納妾記

  姬白蟻乃「雞肉絲菇」共生生物之一,詳如以下圖說:


2018年,炎炎盛夏,一陣豪雨後,占地九公頃之南庄「碧絡角」觀光花園,普冒山珍—雞肉絲菇;園主”余易政”乃率愛子”旭明",備妥鋤頭圓鍬之禮,恭請地底”掌管雞肉絲菇王國”之”姬白蟻王后甲”及王夫一對,出關接受大眾瞻仰致敬。
   起駕之際,另有一對”王后乙”及”王夫”好不羨慕,也出門送行;既然如此,那就一道起程吧﹗惟該”王夫”,卻一時害臊,說時遲那時快,一溜煙就逃之夭夭…並遍尋無著;故只好讓”乙后”落單而同行了。
   在人工新設皇宮中,該兩后各據一方相安無事;惟”乙后”因未帶任何家丁”職蟻”,看似好不孤寂;尤以其分分秒秒,必會產卵之天生本能,卻無人照料,真是尷尬又無奈﹗
   本研究成員(1)鄭”太守”博仁,乃大動惻隱之心,為她開了一道甬道,直通”甲后”之宮園;此時”乙后”亦頗具靈性,隨即緩緩而行到達了”甲后”之屬地;然而霎時卻驚天動地,來了一陣”甲后家丁”,大吼大叫,汝非吾母﹗豈可侵入我地﹗即行猛烈口咬而攻之…。
   ”乙后”雖比之體大600倍,但還是大呼受不了…,正處危難之際,”甲后”之”王夫”出現了,首先頭對頭,觸角碰觸角,總算溝通滿意了,於是”甲王夫”乃爬上”乙后”之龐大軀體繞行三匝,並給予足夠的”費洛蒙”,最後掉頭回到”甲后”之寢宮去了。

   說怪不怪,”甲后”家丁即不再攻擊”乙后”,而且還將之蟻卵,逐一搬入”甲后家園”的孵卵場,視若一家共同孵化,此一場景,好不令人動容;想當是史無前列,乃提出謹供讀者分享。

   一切平靜之後,小白蟻即開始大興土木,將皇宮對外窗口全部用土密封,謝絕參觀;此後該”王夫”,是否得以享盡一夫兩王后,齊人之福﹖靜待後觀分解。上述情節乃以照片及影片說明如下:
影片 ”甲王夫爬上乙后之軀體施放費洛蒙
甲王夫與蟻后充分溝通後,甲王夫便大方爬上乙后之龐大軀體,並繞行三匝給予足夠的費洛蒙,最後掉頭回到甲后之寢宮去了。

影片甲職蟻為乙后般卵


甲后家丁即不再攻擊乙后而且還將乙后剛產下之蟻卵

逐一清理並搬入甲后家園的孵卵場


,參考文獻

1.    張東柱、周文能、王也珍、朱宇敏  2001 大自然地魔法師---臺灣大型真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2.    宋細福等  2001 台灣菇類文化館專刊  台中縣霧峰農會發行

3.    宋細福 2024部落格,『菇類世界』計17

https://ssf101.blogspot.com/search/label/%E8%8F%87%E9%A1%9E%E4%B8%96%E7%95%8C

 

4.    應建浙、卯曉嵐、馬啟明、宗毓臣、文華安 1987 科學出版社 ISBN 7-03-000194-X/R 7

5.    今觀六也、大谷吉雄、本鄉次雄  1966 山溪カラ---名鑑 日本のきのこ  發行所 株式社會 山と溪谷社  ISBN4-635-09020-5

6.    Giovanni Pacioni 1981 U.S.EditorGary Lincoft ISBN 0-671-42849-7


客語不能亡文化不能滅,客家永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