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1.圖烏色的ge蛙蠕仔(蝌蚪),係蟾蜍的ge前驅;在陂塘之淺水區取食藻類或浮游生物等;為預防其他生物之獵食,乃集體分泌一種含有” 蟾毒素(bufotoxin)”之白色保護黏液giieˇ;如2.圖。
該保護黏液giieˇ,可使陂塘中之魚類敬而遠之;故所可以看著「蛙蠕(蝌蚪)群」遷徙的ge痕跡---一圈dab又一圈dab白色的ge保護液giieˇ如1.圖。
客語之「蛙蠕仔」,古漢語寫作「科斗」,今作「蝌蚪」;「蛙蠕仔」之客語「漢讀法」係”烏瓜切即vaˊ、汝朱切即nuˊ、子之切即ziiˋ”,綜合起來係” vaˊnuˊziiˋ”;和lauˊ「語讀法」者不符;典籍資料亦均闕如,故需破音成”guaiˋnug eˋ” 始符合「語讀法」實際之需要;又還要oi另外註解:「蛙蠕仔」者就係「蝌蚪」也。
這種繁雜過程,語言學稱之為『有失效率』之寫法;故乃有『破音詞法』者之出現;所謂「破音詞法」者,乃分別以文字表「詞意」,音注表「讀音」,亦即”文字”和lauˊ”音注”,兩者並無直接關聯;如蝌蚪一詞,不寫、注成「蝌蚪koˊdeuˋ」,而係寫成「蝌蚪guaiˋnug eˋ」下加 者然;如此就可達到「詞意和lauˊ讀音」兼顧之目的;此乃「破音詞法」絕妙之處。
兩種截然不同之語言,要oi用同一「文詞」呈現其「詞義」者,只有「破音詞法」一途得以解決;「日文和lauˊ漢文」關係如此;客話非漢語部分之「客文和lauˊ漢文」間關係亦復如是;此一方式在日文已行之數百年;客語又何不『取他山之石得以攻錯』,來解決目前用字上的ge窘境?
想用漢字隨心所欲寫出,「原汁原味」的ge客家母語文章者;只需善用國內外現有之「破音字法」及「破音詞法」,就可順利達到目標;不再受著「客話非漢語」部份,無moˇ字好用之困境,豈不妙哉。
本文中「客話非漢語」部份之漢字,係採「以意取用漢字法」再破音為用;而非目前一般之「以音取用漢字法」,故所有所差異。
客語中純漢語部分,也就係所謂”本字”部分,採用「以音取用漢字法」,屬語言學之基本常識,當應如此;但「客話非漢語」部份者,卻係其他語族流轉而來的ge外來語,如畬、壯、苗、閩、英、日、原…非漢語。
此一外來語當無「漢字」可言;如果在此之處,還係採用「以音取用漢字法」,則造成”詞不達意”等謬誤,為所當然;今日客語在書寫上所發生的ge困難和lauˊ窘境,其癥結乃在於此。
如尚有堅持採用以音取字法之「蛙蠕仔」者,亦得以尊重;但必須標明”音注”之依據,及另行附註”詞義”之註解;使讀者能一目了然;若是者,又何不採用「破音詞法」來得實用,又可確保母語之原音。
有關「破音詞法」之理論、實際應用等論述資料,請參網路『宋細福 2015 客家語文論談感評 宋細福部落格:隨意窩Xuite誌』及相關文獻。
以上所述,僅屬個人收集國內外資料,綜合分析研究之淺見,尚祈各方先進,多加惠予匡正為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