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漢語之「興起」至「轉進」論今後客語何去何從

宋細福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退休 

提要

    『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為搶救「客家語言文化」,免於在此「語言消亡潮」之際,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淪亡而致萬劫不復;乃依據國內外資料及「漢語、客語」,自數千年前之商朝至今(12),其所產生之變化脈絡;作為今後客語因應「語言消亡洪流」之道。

    客語瀕臨消亡,又苦無良法得以搶救,急需的是「救生圈」,而非過去實施之理論教條;爾今提出革新方案乃當務之急;在客語「語法」方面:得以「通用客語法」(34),在「文字」使用方面,應採行「破音詞法」(5)以解決之;若此客家語言文化之消亡,當立可紓解,並長存於世。

    所謂「通用客語法」者,只需將「華語」變一音調,即可輕鬆的成為「通用客語」;易言之,乃以「華語之語法」用客語唸誦即成;此一法則,如能列入台灣現階段之五大客語而成「四、海、大、平、安、通」成為六大之一,並同時予以推行;則五分鐘內即可讓所有會說華語者知曉「通用客語」之說法,一周後當可很快的熟練與順暢;如此一來,對90%已失客語能力者,當即可回復客語之能力;如再加予誘導,則對客語之消亡壓力,將得立即消失於無形。

    此一「通用客語法」在通行後,得先作為「初階客語」之用,必要者得依各自語族之所需,再行「進階客語」教學,使兩者互不相悖,也可避免即將被消亡之虞。

    又所謂「破音詞法」者,在實施時,首先必須將「一般客語」與「客話非漢語」部分,兩者分開處理,也就是在一般「客語」處,採一般慣用之「以音取用漢字法」;而「客話非漢語」部分;則須採行以文字表示「語意」,再以「音注」表示唸音之「破音詞法」。

    此「破音詞法」,乃在兩種截然不同之語言,卻要以同一「文詞」表達共通「語意」者之惟一法門;如日文在漢字之應用上,已採行數百年,且效果卓著(6);而「客話非漢語」部分之用字,卻依然坐困窘境,且多年無法解決,也大大的形成了客語傳承之障礙;今又何不毅然採行「破音詞法」﹖

    所謂「客話非漢語」者,乃依客語語音寫出之「漢字」,卻無法表達該語義之「文詞」屬之;該「客話非漢語」,有來自畬、壯、苗、或日、英、原流轉而來,甚或客語本身之誤傳而得者;如「伸錢个、核卵倈仔無結煞煞猛、、犁(78)皆屬之。

    以上為因應「語言消亡潮」而設之「通用客語法」、「破音詞法」,在實施時,當必須注重客語之基本元素,始不致因改革而自先消亡,此乃由歷代傳承經驗之結果得以了然。

    本文所提「通用客語」者,乃屬救急之方,是為客語圖存,急救90%以上之客家人,已失「客語」能力、或初學客語者而設;今後此一方法得作為「初階客語」,而傳統客語者,作為「進階客語」;就如現代之「白話文」與「文言文」並存者然。

    所謂「破音詞法」者,過去因誤認「客語」者乃「純漢語」,且受『先有聲後有字』之語言學基本常識所牽制;故而在取用文字時,全部採用「以音取用漢字法」;此法在一般「客語」處,當然可行,但在「客話非漢語」處,就當非所宜;原因是「非漢語處當無漢字可言」,又豈可在漢語典籍遍查無著者,卻任由各自曲解為用?此乃近年客語用字亂象之主要肇因。

    另有客家歌曲、童謠、音樂及各項文化活動,亦應加強推展,才能相輔相成,共襄永續發展。

    以上拙論,乃屬草創,野人獻曝,缺失之處在所難免,除另再行補充之外,更祈各界先進惠予指正。                           

 -------------------------------------------------------------

壹、  漢語之興起至轉進

 

ㄧ、中華民族「漢人文化圈」形成之簡述

 

    西元18000年前,正逢冰河期,全球32%的陸地面積被冰層所覆蓋,中國之「中原」地區當也被覆蓋者之一,故該處當了無人煙;及至一萬年前,因該冰原大規模融化(9),才開始陸續有來自各方之人類聚集開發。

    有史以來,從西元前五千至西元244年,為上古至先秦之一段時間,計有『蠻、夷、戎、狄』,亦即南、東、西、北等,四方未開化之人類,到此開發並融合;得以形成「中國」一詞之特定文化意涵;而當時是以「文化」作為區別「夷、夏」的標準;其結果乃形成「秦漢」統一帝國盛世後,西元前244年至西元192年計436年間,形成了所謂秦漢時期的「漢人文化圈」。

    至秦漢、魏晉南北朝,有「匈奴、鮮卑、羌、氐、羯」之進入,更形成了「隋唐帝國」盛世,(西元590-904)隨之也產生了「新漢族文化圈」,所謂「漢語」者當也隨之而衍生並定型。

    後來自隋唐至元末期間,又有「契丹()、黨項羌(西夏)、女真()、蒙古()」等種族之進入融合,而形成了「明朝」西元1368-1441年之盛世。

    及至明朝到現代,更有「滿、苗、傜、藏、回」等種族之進入融合,而形成了「清」初盛世及「中華民族」的出現(西元1648-2000年代後) (10)

 

二、漢語之「興起」與「轉進」簡述

    自「漢語」形成後,隨於西元601年,既隋文帝仁壽元年,由「陸法言」完成「切韻」韻書之初創;後因陸續有諸多民族進入中原,且致朝代更易,故形成較多元化之語言。

    為配合實際「切音」需要,乃有「唐韻」、「廣韻」、「集韻」等等一脈相承的增補,此一法則,自隋唐至近代,均沿用不廢;也是一直為官方承認的正統(11)

    「切韻」系統,最大優點乃各語族均得依之拚注;惟「古漢語」卻由於多元化之成形,而致逐漸淡出,並分別「轉進」融於「南、北漢語」八大語系中,甚至幾消失於無形。

    後人只得依其所知鳳毛麟角資料,或各自語族保有之部分漢語,擬化成各自腔調的「擬化漢語」;如潘悟雲『古代、中古…漢語發音比較』(1)、蘇同龢『漢語音韻學』(12)、「梅縣客語腔漢語」(13)、「閩南腔漢語」(14)、「華語腔古漢語」(15)…者然。

 

三、歷代漢語語音變化之擬化資料

 

1.潘悟雲之古、中古、近代之部分漢語變化資料

 

第一人稱單數歷代標準音(1)


2.曹逢甫之擬化漢語之部分資料:(16) 


3.本文以台灣梅縣客腔擬化漢音之資料

    本資料是據「康熙字典之切音法」,再依台灣現有的「梅縣話」唸音,所切出之「梅縣腔漢語」;又再依其變換語言之語音時,有向前調一聲調之慣性,乃予返溯調回一聲調,使成「台灣梅縣腔之擬化漢語」。

茲取「空山一雨山溜急」一詞之擬化

空:唐韻「苦紅切」,客音kung ˨ ˨,漢音kung ˨ ˦,華音kung ˥ ˥

集韻「枯公切」,客音kung ˨ ˦,漢音kung ˥ ˥,華音kung ˥ ˥

現代漢、客、華習慣均採「集韻」發音。

 

山:唐韻「所閒切」,客音san ˩ ˩,漢音san ˨ ˦,華音shian ˨ ˦

    現代習慣俗音, 客音san ˨ ˦,漢音san ˥ ˥,華音shan ˥ ˥

集韻「師閒切」,客音san ˩ ˩,漢音san ˨ ˦,華音shian ˨ ˦

現代習慣俗音, 客音san ˨ ˦,漢音san ˥ ˥,華音 shan ˥ ˥

 

一:唐韻「於悉切」,客音giid ˩,漢音giid ˥,華音i ˥ ˥

集韻「益悉切」,客音giid ˩,漢音giid ˥,華音i ˥ ˥

 

雨:唐韻「王矩切音羽」,客音gii ˦ ˨,漢音gii˨˨,華音yu ˦ ˨ ˥

    集韻「歐許切音予」,客音gii ˦ ˨,漢音gii˨˨,華音yu ˦ ˨ ˥

異讀「葉羽軌切音」,客音gii˦ ˨,漢音gii˨˨,華音yu ˦ ˨ ˥

 

溜:唐韻「力救切音六」,客音liu ˥ ˥,漢音liu ˦ ˨,華音liou ˦ ˨

    集韻「力求切音留」,客音liu ˧ ˧,漢音liu ˨ ˦,華音liou ˨ ˦

 

急:唐韻「居立切」,客音giip ˥,漢音giip ˩,華音ji ˨ ˦

    集韻「訖立切」,客音giip ˥,漢音giip ˨,華音ji ˨ ˦

 

    由上表觀察得知,一般「客音」往前調一調,即成「客腔擬化漢音」,如「客音kung2 ˨ ˦,漢音:kung ˥ ˥,」;但有部分,「客音」按原「漢音」讀唸者,則仍依「漢音」讀唸之,如山:「客音san ˨ ˦,漢音:san ˨ ˦」者然。

    入聲字部分,只有「陽入」、「陰入」兩種變化,故只能「陰、陽」互變耳;如「一」:「客音giid ˩,漢音:giid ˥」、「急」:因客語仍依漢音唸讀,故原「客音gip ˥,漢音:gip ˨」,變為客音gip ˨,漢音gip ˨

    至於華語音部分,因不具入聲音及字音前「ng-」、字音尾「-m」之漢語音要素,故其變化乃呈現不規則狀態。

貳、今後客語何去何從

 

一、客語之形成與變遷

    「客語」乃近代「南、北漢語」八大語系之一(17),客家先祖本屬中原漢人之一,所持當為「漢語」,但有因戰亂第一次遷移到江淮地區者,乃形成帶有江淮腔之漢語,後來再因戰亂遷移到贛南地區者,就與當地之畲族,形成帶有畲語腔之漢語,亦即後來所稱之贛南腔「客家話」;再由贛南遷移至廣東「梅縣」者,又與「梅縣」之畲族等,形成帶有畲語腔之所謂「客家話」。

    此一客家話者,乃為前清所定之「嘉應州」代表語言--「四縣客語」也;後來世界語言學者,乃公認此乃為客家話之代表性語言(1819);後來諸多之客語乃由此而演化。

    有部分由「梅縣」移居「海豐、陸豐縣」者,因與當地持廣東「白話」、「潮、汕話」者結合,而形成了新的「白話潮汕腔之「海陸客語族」(2021)

    200百多來,由大陸多處,移民來台之客家人,在台灣南、北部地區,因所持客語腔調成份不同者之組合,而又形成了「台灣北部四縣」與「台灣南部四縣」等語系。

    近數十年來,在台灣新竹地區,因有持「海陸話語族」及「台灣四縣客語族」之混處,而又演化形成一種新的「四海話」(22)

    又有部分原是純客家人,移居全閩南語區者,為免於受到歧視,乃不再講客語,經數十年之後代,竟也形成了特殊的「閩南腔客家話」。

    以上所述,僅屬客語演變之一個支系,其他尚有諸多是由中原地區直接到福建省之「石壁」 (23)、江西省之「贛南」而發展演變者。

 

二、數種「客語」之片段唸音

1.擷取上列部分「蕈子詩」漢語音注資料,行「梅縣客語」音注如下:

註:  ˊˇˋ國語注音之聲調號

 

三、近代客語之演變例句

1.擷取四縣話之一句「天光日來講話」,使成「四海話」並音注如下:

  A.四縣話:tienˊgongˊngidˋ loiˇgongˋ fa

  B.海四話:tienˋgongˋ ngid  loi  gongˊ faˇ

  C.海陸話:sau早來講voiˋsau zhoˊloi gongˊvoiˋ

  D.四海話:sauˇ早來講voiˊsauˇzhoˋloiˇgongˋvoiˊ

 

2.擷取四縣話之一句「我考著大學」,使成「閩南腔客話」並音注:

  A.四縣話:ngaiˇkauˋdoˋ tai hog

  B.閩腔客:ngaiˇkoˋdiauˇtai hag

綜上觀之,語言是活性的,往往會因地域時代之差異而有所變化。

 

參、用漢字書寫「客話非漢語」部分之探討

    客語與漢語相同部分,當以「音、意」相同之漢字為用;但「客話非漢語」部分,則應取用「義同音異」之漢字,再配合「破音詞法」(24.25.26)為用;若此則得以解決兩種截然不同之語系,又要以同一文詞表達共通詞意之盲點

    否則如再為文字之「形音」所牽制,而無法取用能代表「語意」之文字,則與取用已被吾人放棄之「注音符號用字法」又有差異﹖茲表列如下以供酌參。

 

    一、「客話非漢語」用「義同音異」之漢字再行「破音詞法」書寫,例舉如下:

以上採漢字原意,再行破音詞法書寫,不但可使「語意」呈現,且所需之母語語音,亦得完整保留無虞。

    上表「目前所用類譯音用字」部分,在公告啟用前,雖曾以延伸解釋或編造故事手法,以企達到正當合於取用的理由;但在「客話非漢語」,需藉「漢字之字意」作為表意之用者當就不宜,否則必成亂源。

 

肆、失誤使用漢字書寫「詞彙」部分之探討

  一、客語:「來liau」之liau字,1998年以前之客家字典(27),均參華語字典之語意,取「聊」為用(28),但後來有委員認為該「聊」字華語是「第二聲調」,依慣例客語會變成「第三聲調」liauˇ,與客語聲調不符而棄之不用,後來乃一再修改計有「料、嬲、嫽、寮、」至目前依然未能定論;以上各文字,只有在形音相似間打轉,卻均欠正確意涵之考量,其中尤以「」,康熙字典註乃等同「燎」(29),用之確有不妥。

  本「」在公布前雖有說明,乃取前人曾有營火祭祀,而得休閒玩樂等,因而沿用之說,但終非用字之典籍,公信力太過薄弱,難免有曲解之嫌。

  目前只有「聊liau」字,為全民最大公約數,人人都可意會,且集韻亦有「力弔」liau 之發音(29 ),故又何不當為「本字」之用?

 

  二、客語:「頭laiˇlaiˇ」之lauˇ字,目前公布以「頭犁犁」為用(8),但「犁犁」與語意不符,只能說是被「形聲」牽制之產物;使用時必須另行註明語意,故被歸為「無效率之用詞」。

  唐詩有「低頭思故鄉」一句,該「低」字,用在表「高低」時,客語應唸成「daiˊ」;在形容「下垂」處,「集韻:都黎」客漢音唸daiˇ,而語音則得唸成「laiˇ」(29);故頭laiˇlaiˇ,應寫作「頭低低」。茲表列如下以供酌參。

伍、客語瀕臨消亡之際何以自處

  一、客語瀕臨消亡需要的是「救生圈」,而非理論教條

  客語瀕臨消亡是不爭事實,客諺有云:『水浸鼻空頭會moˇ命﹗』,在此之際最急切的是拋下一個救生圈,先救救「命」;而非高論要有「硬頸精神」__如何加強教育、各自執著於「原汁原味」之母語;若「客語」消亡了,當就無「客家人」可言,文化也當無人承繼,客委會也將無服務之對象;又遑論斯之永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一種語言之存亡,端賴父母是否教導及社會的實用性;不幸的是此兩項,客家人卻均已式微,甚者今40歲以下,已為人父母者,大都已不諳客語,又何從教起?

  迄今近40年來,客家學者專家及政府單位,在教育文化維護及推展上,確實已竭盡所能;但在語言之維護上,卻每況愈下,據內政部統計,客家全家成員都會講母語者,由早期佔85%,至今退到6.6%;再據客委調查,從非單一自我認同客家民眾說的能力者,自2007年的22.0%,到2010年下降至 11.6% (30)此一數字豈不令人怵目驚心?

  客語之傳承,與其聽天由命任之消亡,還不如依先祖之智慧處理方式,--根據環境之所需,而行應變之法,行及時改弦易轍,而保留了基本語言文化元素;如「漢語」9(1)、「客語」6次等變遷史者然。 

 

  二、數十年來客語傳承策略效果不彰之實證

    以往國內、外舉辦多次大小型客家論壇,其終期目標乃為發揚客家語言文化,但卻未能採用「客語」論述,而是以華語討論為主故乃變成一次又一次領導消滅客語之會

      最近寶島客家電台,於2016910日,在北市客委會,亦舉辦了一場「傳」與「承」座談會;計有客委會、大學、客家電台等教授、學者、專家與談;如梁榮茂、周錦宏、孫于卿、林玉婷、邱美穎等,各均提出精闢之見解,但經檢討在此語言消亡潮之際,還是無法立竿見影的負起『中流砥柱』之重責大任。

    最後乃提出一個「不可能完成之任務」---“凡現在還能說客語之鄉親,努力再各生10個子女,並親自教學以資確切傳承??

    若此,與其聽天由命任之消亡,還不如痛定思痛,改弦易轍;不再墨守成規,而應通權達變,改變成「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使之與天地長存。 

 

  三、提出革新方案乃當務之急

    1.語法革新:依時空環境之所需,再據先祖智慧處理經驗,以保留客語基本元素,行之應變;近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斷『一個世紀後極有可能會剩下九種語言作為主體』,其中「華語」乃為最重要者之一,而「華語」與「客語」又有極其規則性的相關,此乃其他「語族」之絕無僅有;客語在此存亡續絕之秋,當應考慮藉此良機,善予應用;若此客語勢將無消亡之虞。

    此一法則者,只需將目前之「華語」變一音調,用客語唸誦即可完成;因之如予實施,並加以推廣,則不出一周,全球之華人當可知曉「客語」之說法,並很快的熟練與順暢,進而可使「客家」走出客家,也使其他各語族輕易融入客家,更讓全球15億以上之人口均聽得懂客語。

    無可諱言,此一法則所完成之「客語」,與現行之客語原音‚難免部份會有所差失‚但客家之基本原音‚卻大部份依然存在。

觀今鑑古‚客家人之祖先,為事實環境之所需,乃由原來所持之漢語,在五胡亂華後,因遷徙所經地區不同,而有將純漢語變為江淮「吳語」腔之漢語、到贛南者變為贛南畲族「客語」腔之漢語、又到廣東梅縣後,則更變為梅縣畲族等「客語」腔之漢語同屬一個道理;而且也無所謂『背祖』問題。

 

爾今「客語」已處危急存亡之秋,又無其他良法得以搶救,如能及時施予「通權達變」,當得以躲過此劫,否則待客語全軍覆沒,再予檢討則為時晚矣,且必將墜入萬劫不復之境。

    有關華語往前調一聲調,成為「四縣客語」者,吾人稱之為「通用四縣客語」;往後調一聲調而成之「海陸豐話」,吾人稱之為「通用海陸客語」;茲舉例如下以資酌參。

  由上表觀察得知,三民主義之華語音調為1 2 3 4,各往前調一聲調,成為2 3 4 1,即成為「通用四縣客語聲調」:而將華語音調1 2 3 4往後調一聲調,則成為4 1 2 3,即成為「通用海陸豐客語聲調」。

    學畢業之華語之華語音調為2 4 4,各往前調一聲調,成為3 1 1,即成為「通用四縣客語聲調」:而將華語音調2 4 4往後調一聲調,則成為1 3 3,即成為「通用海陸豐客語聲調」。

    但傳統四縣及海陸豐話之原音,與上述之「通用四縣」、「通用海陸豐」話者,有所差異,該部份表列比較如下。

由上表觀察得知,「通用四縣、海陸豐」客語,因沿用華語之語音而失落了漢語中應有之「閉口尾音-m」,及「開口前音ng-」;另有「聽」字,四縣客語之文讀為「ting2」,而語讀則為「tang2」;還有「學畢業」等字,均為入聲字,字尾帶有gbg等,而通用客語者均從缺,需於將來「進階客語」教學時,再另行考量回復。

   再者,「聽懂」一詞,客語之口語是「聽得識」,其語法不同;在此改為「通用客語」之思維下,當得棄之而改從「聽懂」為用。

    2.取用漢字思維之革新:客語用字應堅守A:能確實代表語意。 B:確能完全保有客家母語之語音。

    為達到上述目標,必須將「一般客語」與「客話非漢語」部分,兩者分開處理,也就是在一般「客語」處,採「以音取用漢字法」;而「客話非漢語」部分;則須採行「破音詞法」,以文字表示「語意」,再以「音注」表示唸音;此法在兩種截然不同語之語言,卻要以同一「文詞」表達共通「語意」者之惟一法門;此者如日文在漢字之應用上,已採行數百年,且效果卓著(31);而「客話非漢語」部分之用字,卻依然坐困窘境,且多年無法解決;今又何不毅然採行「破音詞法」﹖

    所謂「客話非漢語」者,乃依客語語音寫出之「漢字」,卻無法表達該語義之「文詞」屬之;該「客話非漢語」,有來自畬、壯、苗、或日、英、原流轉而來,甚或客語本身之誤傳而得者;如「伸錢个、核卵倈仔無結煞煞猛、、犁」皆屬之。

    過去因受『先有聲後有字』之語言學基本常識所牽制;故而全部採用「以音取用漢字法」;此法在一般「客語」處,當然可行,但在「客話非漢語」處,就當非所宜了;原因是「非漢語處當無漢字可言」,又豈可在漢語典籍遍查無著者,卻任由各自曲解為用?此乃近年客語用字亂象之主要造因。

    上述「客話非漢語」有關文字說明,詳如本文(參、)「客話非漢語」用「義同音異」之漢字再行「破音詞法」書寫,例舉表等。

  四、改革仍需注重客家基本元素之傳承與教育

    在「語言消亡洪流」之際,必行語言改革才能因應時,也當確保其語言之基本元素,始不致因改革而自行消亡,反而應使之更多采多姿;此已經歷代代之經驗結果皆然。

    就以近代「白話文」之推行而言,也繼續行古「文言文」之傳承教育,使今日語文更具內涵。

    爾今為避免遭受消亡之厄運,客語之改革,也必須重視傳統之傳承;才能使之內涵豐富與博大精湛;尤以近年政府培育出之「客語薪傳師」,對客語之傳承教學均極具熱誠,需政府續之授予適當環境,讓傳統客語能繼續長存。

    本文所提「通用客語」者,乃屬救急之方,是為客語圖存,急救90%以上之客家人,已失「客語」能力者而設;今後此一方法得作為「初階客語」之用;而傳統客語者,當作「進階客語」進行教學;就如現代之「白話文」與「文言文」並存者然。

    另有客家歌曲、童謠、音樂及各項文化活動,亦應加強推展,才能相輔相成,共襄永續發展。

 

陸、參考文獻

  1潘悟雲  2013  古代、中古漢語發音比較 古代汉语发-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5gOgDqZv4

  2、宋細福 2016 客家話之來由及其演變

     http://blog.xuite.net/ssf101ssf101/twblog

  3、宋細福 2013 「通用客語」拯救「客家話」之呼籲

    http://blog.xuite.net/ssf101ssf101/twblog?&p=4

  4、宋細福、吳美成、葉秋菊等 2013 五分鐘就可以學會的客家話語法 通用客語 長晉數位有限公司 Fun電書 《 通用客語 》試閱版 http://www.ebooksys.com.tw/hread/fvxcbook/CJ0099/flipviewerxpress.html

  5宋細福 2015 破音詞法 解決客語用字爭議最終之道 http://blog.xuite.net/ssf101ssf101/twblog?&p=2 

 6宋細福 2015 日本引進漢字至今之發展與客語使用漢字之檢討

     ”宋細福的部落格:: 隨意窩Xuite日誌

 7宋細福 2016 重新思考「客語書寫選用漢字」之芻議

      http://blog.xuite.net/ssf101ssf101/twblog/462132295

  8教育部 2015 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hakka.dict.edu.tw/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rls

9、網路 2010 何謂冰期、間冰期及其成因? @ 愛分享 :: 隨意窩 Xuite日誌 blog.xuite.net/lovesharelove/twblog/126543352

  10、網路 2016 [DOC]51民族的融匯 胡化與漢化

     ms.tnssh.tn.edu.tw/sys/read_attach.php?id=15968

  11張渭毅 2013 [PDF]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ch.ntnu.edu.tw/files/archive/758_1a4e8613.pdf

  12、董同龢 1989 漢語音韻學 東雅印製廠

  13、宋細福 2010 客語擬化古漢語遠勝華語之探討 客語擬化古漢語之理論與實例 http://blog.xuite.net/ssf101ssf101/twblog?&p=6

14、網路2016 台語是正宗的古漢語豪情壯誌:: 痞客邦PIXNET ::  - aaronblog aaronblog.pixnet.net/blog/post/25770135-台語是正宗的古漢語

  15網路2016 國語(普通話)才是真正的古代漢語” - 中華志士的部落格- udn部落格 blog.udn.com/lailihua740925/12848124

  16、曹逢甫 2000 宋、楊萬里「蕈子」詩漢音今注 台灣菇類文化館      專刊

  17漢語大概可以分為八大語系,你屬於哪一種? -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news/962q8vl.htm

  18维基百科 2016 县话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四县

  19、謝棟元 2003 客家話形成的三個階段 廣東外貿外語學報 第14卷第3 p31-39

20、维基百科 2016 海陸客語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海陸客語

  21、宋細福 2010 海陸話的形成與現況 客家雜誌 235p72-74

      ttps://zh.wikipedia.org/zh-tw/石壁

  22鍾榮富 2006 四海客家話形成的規律與方向 南台科技大學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7.2:523-544, 2006

  23石壁村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ttps://zh.wikipedia.org/zh-tw/石壁

  24、宋細福 2015 解決客語用字爭議最終之道” 宋細福的部落格::隨意窩Xuite日誌

  25维基百科 2015  訓讀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zh.wikipedia.org/wiki/訓讀

   26宋細福 2015「破音詞法」暨客語語音、漢字文詞分離標示法發展  之過程 ... 宋細福的部落格:: 隨意窩Xuite日誌

  27、楊正男等 1998 客語字音詞典 台灣書店印行

  28、陳世斌 1994 國語大詞典 啟仁書局有限公司出版

  29凌紹雯等 1995 新修康熙字典 五周出版有限公司

  30客委會 2011 [PDF]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98 99 年度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 ...www.hakka.gov.tw/dl.asp?fileName=18221495571.pdf

  31宋細福 2015 日本引進漢字至今之發展與客語使用漢字之檢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