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細福
農業部臺灣農業試驗所退休
「客語」、「閩南語」「華語」…均為「漢語」演化而形成之「八大語系」之一,此乃無可否認之史實;爾今竟有強烈主張:「閩南語」就是「台語」者,此乃「政治語言」,而非「語言學」之真理;該兩者就如兩條不同軌道之「平行線」,永無「交集」,因之再多之論述,也當枉然。
筆者約20年前,曾參加「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舉辦之台灣「語言」會議,就有參會之教授,坦承「台灣」建國後,當以「閩南語」為「國語」,因為台灣說「閩南語」者約占70%之絕對多數;但「閩南語」之「閩南」一詞,乃屬大陸之「地區名稱」,故當應將「閩南語」一詞,改為「台語」,以正視聽。
歷代執政者,都會以其國都「政治中心」之「語言」,自然形成全國之「通用語言」;故戰國七雄乃形成各有獨特之「漢語」,因之「孔子」周遊列國,乃須以前朝之「古洛陽話」,亦即所謂之「雅言」溝通;至唐朝時又以「古洛陽話」與當時之「方言」融合而形成所謂之「古漢語」;及至宋朝又以「開封府」之「中州」話,作為自然形成全國之「通用語言」;但以上各「漢語」,爾今均已消失於無形;由此可證,語言乃依時空而有所變化;既然如此又何須一定要將「閩南語」竄改成「台語」,而甘冒自陷紛爭之「泥淖」。
何況,台灣70%說「閩南語」及「客、華、原語」者,也並非全數主張「獨立」,如不慎實施悖離「王道」之策,就連你的「信徒」也必然「揭竿而起」,此由幾次大選之「大敗」得以證實;因之此一本想「立功」之策,卻成「喪鐘」之見,如是者,何蠢之有?又何苦一定要將「閩南語」一詞,竄改為「台語」,而致未蒙其利,卻先受其害,敬請慎思為荷。
1945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亦實施「國語」推行政策,本為正常之一件「美事」,但有「政治」學者,卻因急功之利,而捨棄自然形成全國「通用語言」之常規;竟規定「學生」稍有違規者,即行所謂掛「狗牌」或罰錢…之懲處,以致造成基本人權「最底層」之傷害,乃為「社會學者」之所詬病,因而造成有心人「一點火」即行「爆炸」的「敗亡」肇因之一,爾今執政團隊之「立法委員」,又安能提出如此「重蹈覆轍」之議題,豈不哀哉。
1774「美洲大陸」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通過宣言,並建立大陸協會,新英格蘭的人民組織民兵,並於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佈13個殖民地獨立。在喬治·華盛頓的帶領下,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