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細福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退休
本文源自邱從容先生質疑羅肇錦教授的[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而發表之「漢語溯源研究之論述」等,作一綜合性之分析與評述,以供各讀者賢達分享。
邱從容先生漢語溯源研究之論述
20210312日邱從容先生論述提要
2021年3月12日 漢語溯源研究(ㄧ)——知名學者羅肇錦的[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論文中說:「客家話本來是畬語學習北方的書面語以後,北方音就大量的進入畬語,慢慢形成了後期的南方漢語(客語)」。而且說:「客家語的底層不是中原語,而是南方彝畬苗瑤語」。#問題是:1、客語真的是畬語嗎?2、畬語到底有什麼特徵?3、客語難道真的是後期才形成的南方漢語?4、難道北方官話就跟形聲音造字有直接關連?5、羅肇錦為何無法明確的交代漢字語音的來源?為了快速分辨客語跟畬語有何不同,因此我先附上畬語傳統的相罵歌,請社會大眾一起來鑑定,看看畬語你、我以及其說話的特徵跟客語有何不同,希望真理越辨越明,這種做法跟一般的論文只找二、三位教授來指導,論文就可以通過的方式不同,而是看羅肇錦的論點到底是不是經得起社會大眾的檢驗,真金應該要不怕火煉才對,畢竟這牽扯到漢字語音來龍去脈的真相啊!
20210319宋細福回應20210312日邱從容論述見解
以文會友樂陶然,且莫情緒開詏館,提供心得互勉勵,搶救母語補長短。
@邱從容先生,您2021年3月12日 漢語溯源研究(ㄧ)論述,已轉傳有關學者,均樂見如此「無情緒言詞」園地之重現。
您與羅教授之論述,因各有相互瞭解之盲點,故乃以另一角度,一一提出拙見,以供參考。
羅教授之論述,乃依「史學資料」分析撰述,而邱先生則以「漢語聲韻學」論判整體「漢字語音」之是非,在學術上而言,乃均屬難能可貴,之所以會有「見解」相左,理應來之有自。
邱先生以「漢語聲韻學」理論,作為判定「漢字語音」之是非邏輯,理應無瑕,但本論之邏輯,在「大前題」設定上,卻出了「偏差」,因之在以後推論所得,會產生諸多謬誤,當應在所難免。
如「漢字語音」之起源,理當由「漢語」而起,邱先生卻以客語之「四海話」音韻,作為漢語系發音之翹首,因之在邱先生之大作「唐朝官話的研究」未見「唐朝官話」,「揭開漢字語音的神秘面紗」無一「漢音」,因之乃致令一般學者很難理解;原因無他,乃您對「漢語」、「客語」、「四海話」未予釐清,且誤將「四海話音」當「漢語」翹首之故也。
以「四海話」形音邏輯,所造出之「文字」,當屬「四海字」範疇,不宜作為「漢字」之範疇,乃屬最淺顯道理,如您大作中之「縈好」之「縈」,四海話是當「才好」之「
又再如漢語所謂「半桶水晃蕩」,而您以「四海字」卻寫成「半桶水洸溘」,依「漢字」解「晃蕩」者,是指整體之「晃動」,而「洸溘」者,是指水面波浪之「反光」也,兩者當不宜混為一談。
『神仙打鼓有時錯』,憲法不合時宜得須改,上述邏輯「大前題」設定,出了小「偏差」,無需太介意,如能小修,使之「題目」與「實際」,兩相符,則仍依然得成為傳承史料之「玉琢瑰寶」,期加油共勉之。
上文您所提出之質疑,乃一一提出拙見,敬請酌參:
當然不是,「畬語」是原有之地方族群之「方言」,而「客語」者,乃「漢語」與「畬語」等融合演化之「新語言」也。
2.『畬語到底有什麼特徵?』
一言以闢之,您上文所提供之「畬語傳統的相罵歌」,乃其中之一腔,另再有「畬語」與「閩、客、粵、贛…」融合演化之多腔「畬語」,此就如「客語」有「四海大平安」等47腔,且各腔各調各有別。
『北方官話』計包含北京、東北、膠遼、冀魯、中原、蘭銀等官話,在各官話中,屬嫡傳漢語部分,乃與「漢語」形聲音造字有直接關連,非嫡傳漢語部分則否,「客語」亦然。
5、『羅肇錦為何無法明確的交代漢字語音的來源』?
『漢字語音的來源』,當由「漢語」而來,就如「四海字」之來源,當由「四海話」而來,在您未釐清「漢語」、「客語」、「四海話」之差異前,實也難為他人為您如何「交代」清楚,因之乃建請您能設法釐清之,則所有問題即當可引刃而解矣。
故乃建議您能虛心請教您可信任的「雲起山人」,深信他可以為您詳盡說明清楚。 以上個人拙見謹供參考,如有冒犯,尚請海涵。
20210327宋細福回應邱從容先生的研究
一、 依據邱從容老師的研究稱,『單從漢字語音溯源的角度來看,即可看出畲語中的漢字語音其實是客語聲韻分化出去的簡化語音』,但經筆者再加閩南語、漢音、原四縣音等實例後,卻發現應另有狀況,茲表列說明如下:
二、
由上表觀察得知,在多腔之「畬語」中,邱先生所提之此腔,應由閩南語融合演化而成較為合理,如「二、屈」與閩南語之唸音中,有完全相符者,「石」之「聲母」亦同,只有「入、葉」乃「畬音」,與其他語言均無關,故邱老師稱:『即可看出畲語中的漢字語音其實是客語聲韻分化出去的簡化語音』一詞,似難以成立吧。
又邱先生從【Culture Express HQ】 The Unique She Wedding / 畲族婚礼”之影音資料中獲得的部份語音資料。以下表格是列舉畲語跟福州語、閩南語、客語的用語比對。
(一)畲語跟福州語、閩南語、客語的比對(從比較中了解相互的關係)
漢字 畲語 福州語 閩南語 客語
正月 jianˇgie/ngiet(文讀) jian ˇngok jianˇgie zangˇngiet
二月 liˇgie neiˊngok liˇgie ngi ngiet
三月三 sang gieˇsang sang ngok sang san gieˇsan samˇngiet samˊ
月娥 ngiet ngoˇ ngok ngoˇ guat ngoˊ(文讀) ngiet ngoˇ
我要唱歌 uaˋmbe tsongˇgo uaˋbuˇtsong goˇ ua mbe ciuˋgua ngaiˇoi tsong goˊ
莫離腔 mok leˇkiun mok liˇkengˋ maiˋlieˇkiun mok liˇkiongˊ
手牽手 ciuˊkanˇchiuˊ iuˋkanˇiuˋ Ciuˋkanˇchiuˋ shuˇkienˊshuˇ
他問我 i nengˇuaˋ/ nguaiˋ i nengˇnguaiˋ i nengˇuaˋ giˇmun ngaiˇ
給我 hoˇuaˋ/nguaiˋ koiˊnguaiˋ hoˇuaˋ bunˊngaiˇ
打我 paˋuaˋ paˊuaˋ paˋuaˋ daˇngaiˇ
叫人 gierˋnongˋ/langˊ gierˋnongˋ gierˋlangˊ hemˊnginˇ
兄弟 hiang taiˊ siang liˊ hian diˇ hiungˇti
舅舅(阿舅) aˇguˇ aˇguˇ aˇguˇ aˇkiuˊ
叔公 jik gong zeiˊong/gong jik gong shuk gungˊ
祖先 zo gongˊaˋ gungˇmaˇ zo gongˊaˋ zuˇsienˊ
有緣 uˋ/oˋienˇ oˇienˇ uˇienˊ riuˊrienˇ
有福 uˋ/oˋhuk oˇhok uˇhok riuˊfuk
無緣 moˋienˇ moˇienˊ moˇienˊ moˇrienˇ
將上述資料簡化製表如下
綜觀以上資料也可看出,邱先生所提此腔之「畬語」,與「閩南語」有絕對多數的雷同關係,反而與你所謂之「客語(內含有四海話)」差異很大,何以您不以此「畬語」乃「閩南語」融合演化而來,卻要說「畬語」乃「客語」簡化而得?
「客語」有「四海大平安」等47腔,而「畬語」如今亦會與各不同語言區融合演化成諸多腔調,當在所難免,故另有「畬語」與「客語」融合演化而形成共通之「客、畬語」者,如「畬語」,有將『今日看見』一詞,唸成「今jin日/-buˊ看/taiˊ見gien」,其中之「-buˊ」乃「畬語音」,當無「漢字」可言,而「客語」者,乃演化採雙音併用,唸成「今jin buˊ日」,該「buˊ」音,近年有採「晡」權充代用之,而寫成「今晡日」,如以「漢字」之意解,「晡日」卻因該兩「字意」重複而不符語法,應以「破音字」法,寫成「今-bu/ˊ日」為妥,全句後來則演化成「今-bu/ˊ日看著」。
如再嚴謹觀之,「畬語」也融合有「粵語」成分演化而成,如『今日看見』,「粵語」是說成「今gam日geriedˋ看/taiˊ見gien」,亦有諸多相符之處。
綜上而論,邱老師所稱:「畬語」乃由「客語」簡化而得,在邏輯上是否有欠周延?
討論
邱先生一向關心,『漢字語音的來源』,爾今學者公認乃當由「漢語」而來,就如「四海字」之來源,當由「四海話」而來,在您未釐清「漢語」、「客語」、「四海話」之差異前,實也難為他人為您如何「交代」清楚,因之乃建請您能設法釐清之,則所有問題即當可引刃而解矣。
「漢語」所具聲韻平仄外,尚有「入聲」、「ng-」、「-m」及濁音「ger」等之特徵,惟經演化後之各語系及腔調,乃產生或多或少的失落與變化,因之該「各語系及腔調」,若依其之保有,採行古傳「切音」音唸時,就會產生諸多不同變化,故以「四海話」之音調所「切音」出來之漢字,諸多不宜作為「漢語」之用字,而只能作為「四海話」用字之參考而已。
又如「吳語」(1)、「粵語」(2)、「閩語」(3)、甚至「華語(國語)」(4)均自稱是「古漢語」,但均非也,充其量也僅能說是,各語係腔調,仿照不同朝代之「古漢語」而形成之「擬化古漢語」耳;但又何以會爭先自認為「古漢語」?一言以闢之,僅不過是「意識形態」之一相情願耳,客語「四海話」者,亦當如是。
總而言之,羅肇錦教授依「史學」資料分析之論「當屬合理」,而邱從容先生欲以「音韻學」加以驗證,在學術上當應可行,但邱先生之論述邏輯「大前提」設定,卻出了偏差,竟將自持之「四海話」母語,誤當成「古漢語」,進而更將之當成「漢語」發音之源,卻不知「四海話」者,乃近代台灣「北四縣」與「海陸腔」融合演化而成者也;因此論述,本想「撥亂反正」,卻成了「撥正反亂」而無以自拔。
結論
綜上所述,「漢語」各大「語系」之「聲韻」來源,當應「漢語」莫屬,而非「客語」,更非「四海話」,此乃邱先生關心之『漢字語音來龍去脈的真相也!』。
在此祝福邱先生多年依「聲韻學」苦心完成「四海話」為基礎的「揭開漢字語音的神秘面紗」等巨著,能為「四海腔」客語,開拓新域而發光發亮,並永垂青史。
以上個人拙見謹供參考,期能以此拋磚引玉,會有更多研究語言的專家學者提出真知卓見,使真理越辯越明,乃客家之大幸。
參考文獻
1、2021 維基百科 吳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2、2021 粤语是不是古汉语?这是我见过最全面的解释了! |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461850/
3、2016 網路 台語是正宗的古漢語@ 豪情壯誌:: 痞客邦PIXNET :: -aaronblog aaronblog.pixnet.net/blog/post/25770135-台語是正宗的古漢語
4、2016 網路 國語(普通話)才是真正的“古代漢語” - 中華志士的部落格- udn部落格 blog.udn.com/lailihua740925/128481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