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客家話之來由及其演變

 宋細福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退休

 ----------------------------------------

提要

   所謂「漢人」者,乃指「地方文化圈」之名詞,而非「血統」名詞(1);此與「台灣人」者雷同;故有「胡人漢化胡亦漢,漢人胡化漢亦胡」之語,吾人實有理清的必要。

 

    至於「語言」乃活性的,它會隨時空環境之變化而演變;「漢語」、「客家話」者皆然;尤以「客家話」到目前還繼續有演變中者。

    客家人之先祖若為漢人者,當應原持「漢語」,後來因戰亂遷徙而教化各地民眾,但由於人數較少,卻被同化而演變成各種新的語言文化,如今中國之南北方八大語系者然(2),「客家話」也是其中之一。              

    本文列有「漢語」、「華語」、「客語」之片段語法與唸音及有關史料,敬請酌參並惠予匡正為荷。

------------------------------------------------------

前言

人類發展史上,自晚期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從東非轉展演化形成「北方蒙可利亞人」、「南方蒙可利亞人」等,其中計有19族群,陸續遷移至中原地區(3);至秦漢統一400多年後,乃形成了鼎盛的「漢人文化」,或稱「漢字文化圈」。

後來由於戰亂,漢人計有六次大遷移,每到之處,就將「漢文化」教化了當地民眾,但由於人數差異懸殊,時日一久乃被當地人同化融合,而產生了新的「語族」;據學者研究,中國得分為南方、北方兩大「漢語圈」,計有八大種「語族」(2);「客家語族」者,就是其中之一。

客家之源流,一般民間版本,大致均認為其先祖是因逃 避五胡之亂,而南遷者;但據史實之證明,形成「客家」卻是在五胡亂華後的656年左右,亦即在宋代始有「客家」之形成(45);易言之,五胡亂華南遷後所形成之先民,應屬「廣義漢族」。

 

據史載客家的「客」字,是沿襲晉元帝詔書所定,其後到了唐宋,政府簿籍,才有「客戶」的專稱﹔而客家一詞,則為民間的通稱,宋朝製作戶籍時,當時將自古以來即居住在該地的土著稱為「主」,以後從外地遷來的即稱作「客」,客家一詞於此誕生(3)

 

客家語言之演變

     客家先祖本屬中原漢人之一,所持當為「漢語」,有因戰 亂第一次遷移到江淮地區者,乃形成帶有江淮腔之漢語,後來再因戰亂遷移到贛南地區者,就與當地之畲族,形成帶有畲語腔之漢語,亦即後來所稱之贛南腔「客家話」;再由贛南遷移至廣東「梅縣」者,又與「梅縣」之畲族等,形成帶有畲語腔之所謂「客家話」(6),此一客家話者,世界語言學者,乃公認為標竿之客家話;後來諸多之客語乃由此而演化。

    有部分由「梅縣」移居「海豐、陸豐縣」者,因與當地持廣東「白話」、「潮、汕話」者結合,而形成了新的「白話潮汕腔之「海陸客語族」(7)

    近數十年來,在台灣新竹地區,因有持「海陸話語族」及「四縣客語族」之混處,而又演化形成一種新的「四海話」(8)

    又有部分原是純客家人,移居全閩南語區者,為免於受到歧視,乃不再講客語,經數十年之後代,竟也形成了特殊的「閩南腔客家話」。

    以上所述,僅屬客語演變之一個支系,其他尚有諸多是由中原地區直接到福建省之「石壁」 (9)、江西省之「贛南」而發展演變者。

「漢語」、「客語」之片段語法及唸音

1.漢語資料:(10)

2.擷取上列部分「蕈子詩」漢語音注資料,行「梅縣客語」音注如下:。

3.擷取上列部分「蕈子詩」漢語音注資料,行「四縣客語」音注如下:

4.擷取上列部分「蕈子詩」漢語音注資料,行「海陸客語」音注如下:

5.擷取上列部分「蕈子詩」漢語音注資料,行「華語」音注如下:

6.擷取四縣話之一句「天光日來講話」,使成「四海話」並音注如下:

  A.四縣話:tien2 gong2 ngid4 loi3 gong4 fa1

  B.海四話:tien4 gongngid1 loi1 gong2 fa3

  C.海陸話:sau1早來講voi4 sau1 zho2 loi1 gong2 voi4

  D.四海畫:sau3早來講voi2 sauzho4 loi3 gong4 voi2 

7.擷取四縣話之一句「我考著大學」,使成「閩南腔客話」並音注:

 A.四縣話:ngai3 kau4 do4 tai1 hog1

 B.閩腔客:ngai3 ko4  diau3 tai1 hag1

綜上言之,語言是活性的,往往會因時空環境而有所變化。

台灣客家人前驅演變之簡表(3)

1.北方蒙可利亞人計有:突厥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九族;蒙古支:蒙古族達斡爾族等九族;通古斯支:滿族赫哲族等十族。

2.方蒙可利亞人計有:南亞與馬來都属之;如羌、彝、白、藏、畲、苗、猺、壯、侗等百越族群。

 

東亞地區晚期智人遷移與台灣客家人之形成路線

晚期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自東非遷移至中國,演化形成漢族後,至五胡亂華之際,有部份民眾再南遷與「百越」諸族融合而成「廣義漢族」,其中有部份則東渡到台灣;此一先民有部份與先來之原住民融合而成今日之台灣人;至於原住民,自下圖可以看出,是自菲律賓等南島遷移至台灣。

圖一、東亞地區晚期智人遷移與漢族及台灣客家之形成路線 

中華民族融合歷程的整理表(1) 

參考文獻

1.[DOC]51民族的融匯 胡化與漢化 lms.tnssh.tn.edu.tw/sys/

  read_attach.php?id=15968

2.中國方言-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 Wikipedia

https://zh-yue.wikipedia.org/wiki/中國方言

3.宋細福 2007 客家話與客家人關係之探討 客家209 p66-72

4.網 路 2005  中華帝國興亡史  www.greatchinese.com

5.張光宇 1997 論客家話的形成 母語教育研討會 台灣省政府文

化處主辦

6.謝棟元 2003 客家話形成的三個階段 廣東外貿外語學報 第14

  3 p31-39

7.宋細福 2010 海陸話的形成與現況 客家雜誌 235p72-74

8.鍾榮富 2006 四海客家話形成的規律與方向 南台科技大學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7.2:523-544, 2006

9.石壁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ttps://zh.wikipedia.org/zh-tw/石壁

10.曹逢甫 2000 .楊萬里「菌子」詩漢音今註 台灣菇類文化館專

   刊 台中霧峰鄉農會發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