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細福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退休
提要
依據人類起源、遷移、歷史、考古、基因科學、語言學、客家學等之諸多論述;可鉤勒出「客家話與客家人關係」之種種推論,並一窺我客家族群發展史之原貌。
後世之客家族群,是「中原漢族」部份南遷者,與「百越」之畲族等融合而成的新語族;而「百越」畲族等所組成之「南方中國原祖」,卻又是「中原漢族」成員之一;台灣之客家族群,更再融有南島族群之基因。
客家話非純漢語,而是以「中原漢族」為主體之文化及語言,融合畲族絕大部份口語而形成之特殊語族;因之使用漢文表達客家語文時,在遣詞用字上,必須特別審慎區分之。
據聯合國文教組織及有關學者之推估,現有6-7千種語言,一世紀後90%將消亡於無形;又其中只9種將是主體語言(27.28),而華語就是主體者之一。
恒古以來,能被保留之語言,乃取決於該語族文化、經濟之卓越,而非政、軍的強大,或族群之決心,更非依靠政府之輔導而可奏其功。
世界諸多政府,介入輔導之母語,均被認為其開始,就是進入死亡的起步;但外力可加速崩解弱勢語言,卻為不爭的事實。
至於語族人士的決心與毅力,那必須在封閉的環境,或無文經條件之誘惑下,才有其着力點,否則功虧一簣,只是歲月問題爾;然而保存母語,卻又是有識之士的重責大任,須戰鬥至最後一口氣,始不致愧對祖先。
惟如能澈悟客家先祖,在語言方面的『窮變』之道,依式將華語之語法,進一音調而成客家話(28.29),即可輕易逃過此劫而長存於世,謹供識者酌參。
一、前言
會講客家話的人,不一定是客家人,不諳客語者,亦非絕不是非客家人,此一現象,古今皆然;嚴格說來它是自我認同範籌,不宜用純科學方式認定之;如今號稱民族大熔爐之美國,除原有白、黑、紅種人外,後來移民者有英裔薩克遜,德裔條頓,意、法裔拉丁,西班牙裔卡斯蒂亞及其他亞非裔等各種族所組成;他們在血緣融合與時空變化下,各自依嫡係或交互自我認同所屬族群;只要在國家法規下,都是美國人。
日本有愛依奴族、琉球族、大和族等(1);而大和族,是源自「北蒙可利亞族群」之阿爾泰、通古斯等族,經中國東北、韓國轉進日本(2.3.4);現今由於多年之族群融合,已有98%認同是大和族之人(1)。
中國歷史上所形成之「中原漢族」,原由「北方蒙可利亞族群」與「南方蒙可利亞族群」等數十民族融合而成(5);後來又有如「五胡亂華」(6)等原因,回流遷移至南方者,他們在時空變遷下,大都已自我認同為漢族,那他就是漢族;而仍自認為滿、蒙、回、藏…計55個其他民族者,即屬非漢族。
台灣之客家人,大致是由廣東、福建等之「廣義漢族」東遷而來(7);亦有自原住民直接漢化或漢、原兩族群融合而成(8.9.10); 時經數百年後,據學者推估,台灣人平均已有15%含有原住民之基因 (11);而其中部份漢化之原住民,已無法自其外觀分辨;他們自認是客家人者即是客家人(10)。
以上如予揪根究柢,無論東西歐亞人,都是源自東非智人(Homo sapiens ),同一種演化及融合而來(12);無需帶有褒貶或榮辱之念,更不可有純種為榮的想法,否則很快就有滅種之危機(13);此在文獻上已有詳載,今日遺傳學科技亦有論述(14),不可不察也。
二、客家語言形成之假說論述
1.論人類語言形成與語台灣客家話危機之現況
根据最新考古之研究,人類至少在四、五十萬年前就開始發明口頭語言,創造出最初的語詞;爾後随着語詞的增多,再產生最初的語法現象,以逐步提高表達能力,這就是人類語言誕生和發展之路徑(15)。
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發明出不同的語言,即對同樣的事物用不同的語音去命名,然後通過約定俗成的過程,創造出不同的語詞、形成不同的語法,這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或地區語言,因之各民族語言的語詞才有不同的内涵及字義(15)。
不同民族或地區性之語言,在其相互接觸時,必然會有相互學習、流轉等現象之發生,甚至融合成另一新體系之語言,尤以有強勢經濟語言及政治力介入者然;至於相互學習流轉者,近如台灣苗栗客語之四縣話與新竹之海陸語,接觸而形除四海話; 河洛語之”緣投”、”姑不將”…,客語沿用之;又如英語之Aluminium(鋁),日語沿用其音,客語亦曾以”亞路米”沿自日語而用之。
两千多年前,先秦時代之”書面言”與”口語”幾乎一致的”文言” (17),歷經列朝諸代後,因在契合社會文經之需求,而有明顯消長現象;及至公元1917-1919年,五四運動,白話文之提倡後,便從基本結束了中國長久以來以”文言”為主體語言的現象。
台灣之客家語言,歷經公元1683年後之清朝期間, (16) 因人少勢弱;再經1940年代,日治之”日語家庭”、1950年代後,國民政府之 “推行國語政策”、2000年代後民進黨政府”母語教育”失衡等,一系列壓力之影響下;使年青一代的客家子弟,幾已失去說客語能力,也使客語之傳承更顯空前危急。
2.談客家話主要分布地區與來源之推論
客家語言目前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四川及台灣等地區(17),這些地區均非當初形成所謂”中原漢族” (5.7.) 之處;而部份形成該民族成員—即”北方蒙可利亞”,計有28族之眾(5),這些族群中之語言,並無近似客家之語系。
查”南方蒙可利亞”(18) 苗瑶語族中,畲族人母語之99%,與南遷漢族客家民系語言結合,成為今世梅縣客語之主體(19),而梅縣客語又是語言學上所指的客家代表音(19);其他如廣東之長樂縣、興寧縣、鎮平縣(蕉嶺)、平遠縣等四縣的語言,與梅縣話均極其近似;而惠州之海豐縣、陸豐縣語,則又很有規律的只差2個音調,即1、2、3、4聲調,變為 3、4、1、2 聲調;如梅縣或四縣語之”風(2ˊ)調(3ˇ)雨(4ˋ)順(1--)”,變成海陸語之音調為”風(4ˋ)調(1--)雨(2ˊ)順(3ˇ)”。
至於潮州府的大埔縣、漳州府的詔安縣、南靖縣、平和縣、雲霄縣等客語,則混有較多之閩南語聲調(19);其他饒平、永定、汀州、豐順等腔,則大致以梅縣、四縣、海陸、餚平等語言相互學習影響而成。
3.”中原漢族”是否有客家民系之推論
”中原漢族”是由”南方蒙可利亞人” (18)` 之 分支,進入中國南方成為中國原祖,而逐漸推展至長江以北之中原地區後,再與北方蒙可利亞人” (18),組成「中原漢族」(5.7);而南方之中國原祖,因地域因素分化而成之苗瑶畲族語等,具有影響後世客語音素者,以邏輯推論,這些先民,當有同步推進至中原地區的機會。
此一新形成之「中原漢族」,經秦始皇的『書同文』政策(20),及漢朝統一400年之相處,使得民族間的差異便越來越小(5);惟各自持有之族語,卻由於有恪守『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祖訓思維者,因而其族語當有同時並存的可能;其中尤以各語族之習慣語調,更是如影隨形。
如梅縣、四縣客語,在學習他種語言時,總會往前進一聲調(21),如華語之”風(1--)調(2ˊ)雨(3ˇ)順(4ˋ)”,會很自然的進一聲成”風(2ˊ)調(3ˇ)雨(4ˋ)順(1--)”;光碟C D片之C D原英音均屬一聲,C(ㄒㄧ) D(ㄉㄧ),也會很自然的進一聲成ㄒㄧˊ ㄉㄧˊ;河洛語均為2聲之『緣ˊ投ˊ』,亦自然會依河洛語唸法,進一聲而成3聲之『緣ˇ投ˇ』;而海陸語卻總會往後退一聲調(21),因之與梅縣等語在一進一退間,各相差2聲調。
又如洋人說華語,一般都會依其固有語句起落聲調,套入華語語句之中,成為洋腔洋調之華語;國人說洋語亦然,會成洋人很難聽懂之中式洋語。
「中原漢族」之各族語系,在南遷之際(6),當也會隨之將較高的文化傳至南方,並教化了當地民眾,但由於人數處於懸殊弱勢,因之遺傳基因卻反而被稀釋了(7)。
4.”中原漢族”語言聚散之推論
亞洲地區人種之變遷,皆源於古蒙古人種,後來於距今一萬至七萬年前的冰河時期開始移動,一部分向北移動成為北蒙古種,另一部分則向南方移動,成為南方蒙古人種(5.22)。
中國南方之先祖,在冰河期結束後,又向北逐漸遷移至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區,再與北方蒙可利亞人結合而建立中原漢族(5);本文如圖一,將”中國南方之先祖”以A組代之,” 北方蒙可利亞人”則以B、C兩組代之;A、B、C各組之族群,均由東非智人(Homo sapiens ) (12),為適應環境演化融合而來。
A組之中國南方先祖,演化融合後,計有羌、彝、白、藏、畲、苗、猺、壯、侗等百越族群,其中漢藏語系之苗瑶語族中的畲族語,與客家語言淵源最深(19)。
上述建立”中原漢族(5)”後之先民,有因「五胡亂華」(6)等因,回流中國南方者,如圖二所示,流向1廣西、江西,流向2廣東等原有近似畲客語族地區,便形成帶有中原文化之新客家語系,此乃諸多客家語族形成基礎之合理推論;流向3福建地區者,乃為閩南語系之基礎;由原流向2再轉流4達台灣者,仍操廣東原鄉客語,但經經多年時空之變易,在大量強勢異語族之交流,或政經之影響下,今已漸漸產生質變,甚至將完全消亡,終被取代之危機。
5.論部份客語”有言無字”之事實與解決之道
以純漢語而言,先秦時”書面言”與”口語”幾乎是一致的 (17),因之有言必有字;但客家話就不然,其原因是:客家話並非純漢語,而是與漢藏語系中之苗瑶畲語族等之混合語(17),其中部份無字之言,幾乎均屬非漢語(17) ;如客語常用之”聊”,為休息、聊天、遊玩等等諸多意義,而現代有以聊、料、嫽、嬲、、遶、樂等不同之用字;但事實並無一個是正確的,因它是畲語原本無字,故只能取借一個漢字以套用之,至於何者為適當,需經眾議認為合理合情,並經公布而一體適用之為妥。
依筆者之淺見,從事客語研究或推行者,在使用漢文表達客語時,最好取自現行意義相同之漢文為本,如遇義同而其音調有出入者,得新設一符合客語之讀音,並附以音注解釋之;千萬別任意創造新漢字,或截取古書經典之同音字,勉強套用,如若強姦客語,使後學者無所適從;至於取用漢字之範圍,酌定以康熙字典為藍本;若還有確需造字始能因應者,再由專家依六書創字並經議決,且由政府主管單位正式核定統一公布認定之。
6.論”客語語言及文字的先後出現觀”與客家學研究的影響
舉世之人類,皆先有語言而後研發文字以從之(15),嗣後有音即可循其典籍查出原字,但客家語文是由古漢與畲族等,兩種以上之語言混用而形成之另一體系語族(19),且其中又有無文字語族者之存在,故而必須特別審慎區分之。
一般用純漢語述說之語文,當可用漢文記述之;但有涉及非漢語者,就需酌借漢字以表述之;在此若執著於自我迷失並咸認客語即屬純漢語,再循漢文典籍,企以查出原字,就如緣木求魚,必將謬誤百出矣。
如佛經梵文之『般若』(27)、美國總統美語之『雷根』、畲語之『 、 、聊…』(21),僅屬音譯之漢文字或後人之造字爾,千萬不可當漢文藉以查考之。
7.論”客家話”今後之存亡繼絕問題
據聯合國文教組織及有關學者之推估,現有6-7千種語言,平均每周已消失一種的情況下,一世紀後90%將消亡於無形;又其中只9種將是主體語言(27.28),而華語就是主體者之一。
恒古以來,能被保留之語言,乃取決於該語族文化、經濟之卓越,而非政、軍的強大,或族群之決心,更非依靠政府之輔導而可奏功;如元、清之一統中國,其語言卻消失於中國,甚至被漢語所取代。
世界諸多政府,介入輔導之母語,均被認為其開始,就是進入死亡的起步;因母語須靠母親與生活周遭之培育,而非外力所能及,但外力卻可加速崩解弱勢語言,卻為不爭的事實。
至於語族人士的決心與毅力,那必須在封閉的環境,或無文經條件之誘惑下,才有其着力點,否則功虧一簣,只是歲月問題爾;然而保存母語,卻又是有識之士的重責大任,須戰鬥至最後一口氣,始不致愧對祖先。
惟如能澈悟客家先祖,在語言方面的『窮變』之道,依式將華語之語法,進一音調而成客家話(28.29),即可輕易逃過此劫而長存於世,謹供識者酌參。
三、討論
客家人之形成,學界已有諸多論述(6.7.8.11.18.19.22.23.24),江運貴教授(23)之客家人是塞外「通古斯族」或匈奴後裔論,此雖有朱真ㄧ教授(11)等之諸多爭論,甚至稱之為純屬推想,毫無根據;惟若依本文之圖1.圖2.顯示,似應屬均有可能。
其理由是:原自「通古斯族」或匈奴後裔,在中原地區與北上之中國原祖族群,混融並建立了「中原漢族」,且經400年之漢朝統一後(5);如還有自認仍屬「通古斯族」或匈奴後裔族群者,爾後雖南遷與漢藏畲族等語系融合,成客家族群者,當可認同江運貴教授(23)客家人是塞外民族可能之論。
而原自南方北上之漢藏畲中國原祖,經形成「中原漢族」,爾後又迴流南遷與漢藏畲族語系再融合,或由原南方之漢藏畲族,因被教化而自認為客家族群者,當屬朱真ㄧ教授(11)之客家人當非塞外民族之說;此即如本文圖一、二之示意圖A、B、C代表族群關係。
據近年學者之考古研究發現,二千年前山東先秦的人與現代台灣漢人mtDNA最類似,而與其他北蒙古族人的日﹑韓﹑蒙人較疏遠(11);由此亦可佐證,二千年前台灣之漢人族系先祖,已有落籍於華北中原;此一論述,若依本文圖一觀之,中國原祖,自南方北遷或向東北方遷移者,即有可能落籍於斯,當不足為奇;又該南方北遷之中國原祖先民,與北方蒙古族演化而來的日﹑韓﹑蒙人之血源較遠,亦屬理所當然。
甚有發現現今華北的少數偏僻鄉村,至今仍操著和客家話幾乎相同的語言,惟『說客家話的群眾没有客家認同,他們不認為自己所說的語言是客家話( 24)』; 此一發現,足以證明公元前2700年,原居淮南的三苗(苗瑶先祖)首領夸父也北進中原(24)之史實;而所謂苗瑶語族者,即含苗語、布努語、勉語、畲語等(17);此其中之畲語,即影響後世客家語之主要成份。
惟「客家」一詞,是始於公元約1千年之宋朝,距「三苗」北進中原已有3千年以上的歷史(25),而客家話正式被定名時,是在20世纪的事情(24) ;因之華北少數說近似客語者,本非現代所謂之客家人,因之没有客家之認同,是屬當然。
四、參考文獻
1.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2007日本的民族構成 ijs.cass.cn/files/rbzl/mz.htm - 15k -
2.林坚 2006 韓民族的來源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 學報编湇輯部,北京 100080
3.楊麒2006日本人(Japanese) 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update/id=25126 -
4.北京科技报2006日本民族起源充满断层最早天皇可能是朝鲜人 http//cul.news.tom..com
5.村夫(frank) 2007 漢族的形成和演变 G o o g l e 快取 http://bbs.668city.com
6.羅香林1930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